新世界紀行:流浪酒館與死城之謎

綜合報導

  提起印度河古文明,很多人也許立刻會聯想到印度這個國家,事實上從印度分裂出來的巴基斯坦,也是印度河古文明的一部份,製作小組將展開五千公里長的印度河古文明之旅,第一站到達陌生的巴基斯坦,尋幽探勝。

  巴基斯坦,一個清靜的回教國家,雖然擁有悠久的宗教文化,建國的歷史卻很短暫,一九四七年,當印度在甘地的領導下,對大英帝國的殖民政策,展開如火如荼的抗爭運動,並且成功地建立了獨立的國家的同時,巴基斯坦也在迪那的領導下,因為宗教信仰的不同,而脫離了印度,獨立成為巴基斯坦共和國,這一場印度教對回教的宗教戰火,在印巴邊界熊熊點燃,造成了一千四百萬難民和五十萬名死難者,巴基斯坦境內曾經興盛一時的印度教寺院,也都化為廢墟,但是賦予巴基斯坦人挺身爭取獨立勇氣的,並不只是宗教的力量,還有輝映在印度河畔驕傲的歷史情懷。

  就在獨立前二十五年左右,印度河流域,也就是現在的巴基斯坦地區,發現了全世界最古老的印度河文明,這個發現使巴基斯坦人,從歷史中找到了驕傲的證據,也武裝了爭取獨立的決心。印度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帶著冰冷的雪水,灌溉出豐沃的巴基斯坦古文明,今天我們就從印度河的終點--阿拉伯海,開始回溯,展開五千公里的古文明之旅。

  我們的嚮導並河萬里,三十七年來一直在追蹤研究,世界各地的少數民族,據他表示,巴基斯坦再怎麼採訪,都有挖掘不完的魅力,並河萬里起了一個大早,在港口垂釣,肥美的海蟹從金黃色的海面撈起來,可見這一條歷史之河,並沒有對海洋造成現代化的污染。

  車子沿著印度河沿岸的公路前進,第二天抵達印度河中部的姆爾丹市,這是巴基斯坦的古都,處處可以看到祭祀著歷代聖人的達加寺廟,寺廟前面演奏著頌讚聖人的歌曲,叫做「卡瓦麗」,從這裡已經開始聞到這個國家濃郁的宗教氣息,一個信仰虔誠的國度,總是多給人幾分神秘感,喝一杯沁涼的現榨甘蔗汁再上路吧。

  這一條路況還不錯的道路,叫做亞細亞高速公路,英文叫做GOVERNMENT TRANSPORT,相當於我們的國道高速公路,是印度河沿岸的主要幹道,政府的主要物質,都靠這條道路來輸送,在這一條公路上,最大的特色是這一些呼嘯而過的裝潢卡車,您不妨先猜猜看,這些裝潢地富麗花俏的改裝卡車到底是什麼來頭?原來這些車子叫做「酒館卡車」,車上的裝潢完全由手工打造,這些流動性的酒館,既是商店也是住家,當然也是交通工具,從土耳其伊斯坦堡到泰國曼谷,這一條往來於亞細亞的現代絲路,正是這種「流浪酒館」的故鄉。

  這個國家的宗教氣氛,和流浪酒館給我們平添了幾分神秘感。巴基斯坦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從這些矗立在路上的標語牌,或許可以找到一些答案,「從阿拉真主尋求幫助」、「只有祈禱才能得到神助」、「以信仰建立巴基斯坦」,這三句標語解答了宗教問題,「沈默是金」在闡釋做人的道理,「胡亂開車、肇事之因」,則是交通警告牌,儘管有了警告這些酒館卡車,還是一路猛按喇叭,狂飆超車,他們到底在趕什麼呢?「時間就是金錢」,喔!原來答案就寫在路中央,但是狂飆的結果,往往就是這個樣子,這個國家顯然在很多地方還在尋找平衡點,自由與規範,現實利益和宗教信仰,都是兩難的問題,而信仰越虔誠,歷史越光輝,所背負的包袱似乎也越發的沈重。

  我們離開喧囂的亞細亞高速公路,在不遠處轉搭火車,去探訪一處古文明遺跡,從鐵道上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這一條鐵路是十九世紀中期的產物,位於印度河流域中部,聽說在舖設鐵道的時候,使用了大量出土的磚塊去建設路基土台,這些挖掘不盡的磚塊,透露了一些歷史的玄機,當年大規模的挖掘考古行動展開以後,終於發現了一個,方圓一平方公里的都市遺跡,稱為哈拉巴遺跡,在進一步的調查研究之後,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些磚燒的城市建築竟是遠在6500年前,所建立的,也就是西元前4500年左右的產物,與最古老的古埃及文明和米索不達米亞文明同齡,被命名為印度河文明。

  和哈拉巴遺跡同時期發掘的,是另一個更令人驚奇的都市遺跡,叫做摩罕佐陀羅,當初考古學家在這裡進行,西元三、四世紀佛教遺跡的考古工作時,無意間發現了佛塔下面,貯藏著大量的磚塊,在繼續挖掘之下,意外地發現了,一個埋藏在地下18公尺處的高度文明城市遺跡,這個遺跡的歷史更遠在紀元前6000年,這個發現,顯然已經改寫了世界文明的歷史。這個都市遺跡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它的排水工程,在地面下,有足以供人行走的大排水溝,既深且寬,工作相當浩大,而地面上則是四通八達的小水溝,這樣的設計,顯然是想讓河水流到所有的住家去,水是生命之源,這麼完美的水利工程,可以把一個城市灌溉地十分繁榮壯大,這裡的居民顯然已經過著,遠比古埃及和米索不達米亞居民,更進步更文明的生活了,如今我們再度俯視這個城市,卻看不到河流的蹤跡,曾經是摩罕佐陀羅生命之母的印度河,顯然經歷過大幅的變化,河道由這裡轉移到別處,使得摩罕佐陀羅成為斷奶的棄兒,乾渴饑餓而死。

  在巴基斯坦的語言裡,摩罕佐(MOHENJO)是死人的意思,陀羅(DARO)是山上的意思,由於後人在考古中發現很多人骨,因此為它冠上「死亡之丘」的名字,這個城市從紀元前4500年左右開始繁華,成為印度河文明的代表,據考古學家推測,它的周圍廣達4.5公里,緊臨著印度河而建,當時和平的民族,因為印度河的灌溉,而充滿活力地生活在這個城市中,人們擲著骰子,以下棋和賭博做為消遣的方法,從這些大石臼,可以想像城市近郊農作物豐收的情形,瘤牛是當地代表性的家畜,人們以牠拉車載貨,除了牛以外,鹿、狗、豬等動物,也徜徉在附近綠意盎然的森林中。這個石雕印章刻的是牛的形態,印章的上方是象形文字,由於還無法解讀,使得印度河文明至今仍是一個待解的謎團。這些依臨著印度河的城市,到底是如何被生命之母的河流棄養的呢?

  這些磚塊的磨蝕,來自風雨的摧殘,六千多年來,深藏在地底的磚塊始終保持完整,而發掘後一露出地面,才不過六十幾年的時間,已經嚴重風化磨蝕成飄向各處的白色粉末,也就是鹽巴,「鹽化」就是整個印度河城市文明毀滅的過程,印度河改道之後,乾涸的河床,在烈日照射之下,水分被蒸發完畢,只剩下鹽的結晶,鹽逐漸枯死了所有的植物,在極短的歲月內,這一帶就成為光禿禿的砂漠,都市文明當然也跟著枯萎而死,如今印度河舊河床中,埋藏著全球蘊藏量最豐富的岩鹽,現在它是支撐巴基斯坦經濟的主要資源,但是誰又知道,它也掩埋了人類歷史上一段最輝煌的文明呢?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