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絲路(十四):碧海藍天覓古道

綜合報導

  考古學家在泰國的暹羅灣,找到了十七艘沉在海底的貿易船,首大批的中國陶瓷,可是這些陶瓷是怎麼樣從暹羅灣運往西方的,卻始終是個謎,上星期海上絲路小組,走過從麻六甲海峽,到印尼摩鹿加群島的這條水道,但是卻始終沒有發現陶瓷的遺跡,證明這並不是在十六世紀,活絡一時的東西貿易途徑,海上絲在東南亞的這一段究竟是怎麼寫的,考古學家經過考證,推測出一條令人意想不到的路線。

  一望無際的暹羅灣風平浪靜,水底下,考古學家發現了中國的銅器、中國的瓷器,還有許多個水缸,考古學家推測,這些東西來自一艘,可以搭乘一百個人的大型貿易船,這些中國器物怎麼會出現在遙遠的暹羅灣呢?

  上星期的「海上絲路」單元裡,考古學家帶著我們從麻六甲出發,穿過了麻六甲海峽,經過中爪哇,最後到達了印尼的摩鹿加群島,但是,在這條海上航道上竟然沒有發現,任何運送暹羅灣海底寶藏的痕跡,到底這些來自中國的陶瓷是怎麼來到暹羅灣的呢?今晚的「海上絲路」單元裡,考古學家又回到當初的出發地點--麻六甲海峽,再嘗試另一條路線,來證明在十六世紀的時候,中國的貿易船確實到過這裡。

  這是行駛在印尼多個島嶼之間的大型快帆船,駕駛這些帆船的,是驍勇善戰的布基斯人,過去,布基斯人曾經做過海盜,當過傭兵,然而有時候他們又以商人的身分,往來於印度洋的各個港口。「海上絲路」製作小組,搭乘布基斯人駕駛的快帆船,穿過麻六甲海峽,來到了馬來半島。

  馬來半島在西元二世紀的時候,被人叫做黃金半島,因為馬來半島盛產黃金,但是馬來半島介於印度和中國兩個文明古國之間,不論是由西往東,或是由東往西,對海上航行的船隻而言,都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地理障礙。怎麼穿越馬來半島呢?考古學家推測,當時唯一的方法是,從馬來半島的西岸逆流而上,到達上游源頭的地方,就步行穿越到達另一條河流的源頭,然後再順流而下,一直駛入東面的暹羅灣,當然,這些水手最大的難題是,如何連人帶船橫越那段只有二十公里的陸地。

  製作小組打算從馬來半島西岸的可卡歐島上岸。接近可卡歐島的時候,製作小組的快帆船不斷的跟採錫船擦身而過。錫,自古以來就是馬來半島的重要資源,現在仍然是這裡主要的輸出品。可卡歐島上長滿了雜草,但是,從散落在島上的無數陶瓷碎片,考古學家推測,這裡在西元九世紀到第十世紀的時候,曾經是一個很繁榮的港口,這個綠色的小壺可能是八世紀時在波斯製造的,而八世紀正是回教勢力延伸到東南亞的時代,不只是來自西方的古物,像這塊陶片,考古學家鑑定,是來自唐代湖南省的長沙窯。

  製作小組快船從可卡歐島逆流而上,開始了這段辛苦而又有趣的,橫越馬來半島之旅,迎面駛來一艘載運當地村民和物資的渡船,二月是馬來半島熱帶雨林的旱季,因此,這個時候河水的流量是一年當中最小的時期,再加上森林被濫墾,這條河流已經日趨淤淺,逆流而上,大約行駛了十五公里,製作小組的快船就抵達這條河的盡頭。現在該怎麼辦呢,怎麼樣才能讓快船從陸上橫越馬來半島呢?

  大象,馬來半島棲息著數目龐大的象群,對呀,十六世紀逆流而上的商人會不會藉著大象的力量,把他們的船隻拖到半島的另一頭呢?製作小組首先用附近的木頭,做了一個簡單的「船台」,然後把長達八公尺的快船安放在「船台」上面。接著,製作小組跟當地人租來了四頭大象,象,在這裡平常的工作是搬運木材,但是今天,牠們要拖的是一艘八公尺長的船。四頭大象拉著兩艘船,後面跟著一群考古學家,緩緩走進馬來半島濃密的森林裡。

  正在路邊乘涼的當地土著、僧侶,看見這支奇異的隊伍,卻愕住了,他們很難相信會有這種事,大象拉著船在蜿蜒的山路上很順利的前進,剛開始的時候,大象的腳步很輕快,可是,慢慢的,大象開始喘氣了。最後,大象累得一步也走不動了,四頭大象拉兩條船,一路上,大象根本沒有休息的時候,製作小組決定放棄一條船,讓四頭大象輪流拉剩下的一條船,「大象拉船」的隊伍繼續前進,能夠越過山頂到達目的地嗎?大家都有點納悶了。

  第二天,熱帶雨林最常見的驟雨也趕來湊熱鬧,專家指出,這種高溫高濕的馬來半島氣候,是考古學家的最大天敵,因為,木材建築的古蹟,在這種氣候裡只要兩、三年就爛掉了,即使是石造的建築頂多也只能個幾十年,所有的歷史遺物,在很短的時間裡就會消失在濃密的叢林裡了。

  隊伍繼續前進,正當採訪隊努力尋找前人走過痕跡的時候,一個趕大象的土人說,住在附近的土人有寶物。在附近的村落裡,一個老人出示一串漂亮的念珠,考古學家興奮的發現,這是一串來自印度的念珠,當年的印度商人也許真的走過這條路。

  第三天清早,大象愉快的在河裡戲水,趕象的土人說,只要有水和可以充當食物的植物,大象就可以從事各種粗重的勞動,下過雨的山路既濕又滑,但是大象在濕滑的路面上拉船前行卻顯得格外省力,這段山路被雨水沖出一個缺口,我們必須走過架在缺口上的木頭,但是,體積龐大的大象怎麼走過這麼細小的木頭呢?

  大象很謹慎的在樹幹上踏出第一步,正當牠把全部體重放上去的時候,樹幹突然斷裂,大象很快縮回已經踩空的巨大腳掌,動作十分靈巧,和牠那笨重的體型完全相反,山路越來越難走了,木船好幾次陷在山溝裡動彈不得,一棵棵傾倒的巨木擋在我們前進的路上,這時候,大象充分發揮牠的力量。

  從可卡歐島出發的第五天,製作小組和快船在四隻大象的協助下,越過了二十公里的山路,來到了得安河的源頭,從這裡,可以乘船順游而下直達暹羅灣,但是很遺憾的,跟我們同行了五天四夜的木船,已經磨損得無法再使用了,翻越了二十公里的山路,這艘木船在我們的眼前逐漸下沉。換了一艘新船,採訪隊沿著得安河一直駛進了暹羅灣。

  結束了這趟半島橫越之旅,考古學家發現,古代商人很可能就是利用這種方式,從馬來半島西岸的安達曼海橫越半島陸地,直接進入東岸的暹羅灣,那些古代商人唯一需要的,就是尋找足夠數目的大象,而大象正是馬來半島最多的動物。

  暹羅灣寶藏之謎終於得到合理的解釋,快船在暹羅灣上平穩前進,水底下,靜靜躺著的,是數不清還沒有被人發現的寶藏,它們在流逝的歲月中,成為歷史紀錄和遺跡。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