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戈巴契夫對談

劉英欽 林勳裕 報導  / 台北市

  戈巴契夫曾經榮獲一九九○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曾經被時代雜誌評選為八○年代風雲人物,因為他對世界和平的卓越貢獻,也被許多人推崇整個二十世紀,對於世局影響最大的偉大政治家,這幾天這位舉世矚目的政治家終於來到台灣訪問,媒體也大幅報導了他的演講,還有他極具親和力的作風,本單元要訪問幾位和戈巴契夫有面談經驗的人,聽聽他們口中的戈巴契夫。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他前往美國華盛頓,與雷根總統簽署撤除中程核武條約,終止美蘇兩強核武競賽,解除二十世紀人類最恐懼的核子夢魘。一九八九年五月十五日,他來到北平,成為三十年來第一位訪問中共的蘇聯領袖,四天的友好訪問,化解了中蘇共長期的冷漠疏離,也把全球媒體帶入北平,使天安門學生運動受到舉世關切和鼓舞,二十天後,六四天安門事件震撼全世界。一九八九年十月,他走訪東德,宣告蘇聯不再過問東歐事務,三十三天以後,柏林圍牆倒塌,東西方冷戰宣告結束,東歐走向自由化、民主化。一九九一年八月十九日,他帶著新聯邦條約前往克里米亞度假別墅,遭親信人員背叛軟禁,引發政變,三天後,英雄失勢,不久蘇聯帝國分崩離析,聯邦版圖重新改寫。一九九四年三月二十日晚上,他以一介平民的身分,來到遙遠陌生的台灣,英雄雖然失勢,但是一代偉大政治家的光環,依然照亮了台北的夜空,兩千萬人都在等待爭睹這一位曠世人物的風采,而早在半年前,台灣有幾位民意代表和學者,已經千里迢迢地趕到莫斯科,登門拜訪這一位他們景仰備至的政治家。

  一九九三年九月三日下午三點,中華民國第一個官方代表團,包括五位立法委員和一位共產主義研究專家,終於在莫斯科,和戈巴契夫有了第一次的接觸。一九八九年五月,戈巴契夫訪問中國大陸,使得中蘇兩個共產國家的關係真正正常化,同時也目睹天安門廣場風起雲湧的學生運動,看到了大陸民間在經濟改革之外,對政治改革的殷切期盼,因此對於大陸問題和兩岸關係,有著深刻的瞭解。

  下台以後的戈巴契夫,對國際局勢和國內情勢依然保持高度的關切,但是蘇聯經濟改革遲不見效,民生凋敝,身為舊秩序與舊體制破壞者的戈巴契夫,在民間一直是爭議的角色,甚至飽受謠言中傷。儘管在自己的祖國飽受爭議和冷落,但是戈巴契夫,為人類和平所立下的偉大功業,卻使他成為國際政壇上光芒灼灼的不朽巨星。

  半年以後,戈巴契夫果然實踐諾言,依約來到了他所陌生的台灣,三月二十一日,戈巴契夫在國父紀念館,發表了來台以後的第一場演講,講題是「冷戰以後的世局」,在演講中戈巴契夫強調,冷戰結束後,新制度、新秩序與舊秩序之間,有一個過渡期,全世界必須相互的合作,走過這一段路,二十一世紀的許多問題,將依賴俄國未來的變化而定,而亞太地區的實力將日益增長,但是未來的走向,大部份將取決於中國大陸的政策和發展,現在能推動世界前進的力量,不是軍事和武力,而是經濟和技術,亞太地區正在建立一種全亞洲架構的對話方式,以促進國與國之間的合作和穩定安全,任何武力方式都不會被接受。從戈巴契夫的演講中可以發現,他的新思維所創造的改革浪潮,正是台灣近年來一直努力的目標,而台灣在改革浪潮中所呈現的穩定和成長,在印證了戈巴契夫的醒世諍言之後,更應該信心十足,勇往直前。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