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距離香港九七只剩下兩百七十三天,香港人民面對不可知的未來,固然有一些焦慮,隨著九七的倒數,開始有些不安,因為兩岸僵局遲遲無法打破,九七之後我國駐港名稱以及未來台港關係究竟如何?簽證要如何辦理?航權問題等等,有賴兩岸代表坐下來,好好的談一談,但辜汪會談至今已經過了十五個月,這段時間,兩岸沒有機會針對這些迫在眉睫的問題討論,九七一到該如何運作?針對未來中、港、台三方關係的變化,以及如何保持三贏的局面,都值得我們密切注意,其實九七之後要維持香港的繁榮,以及台港關係都是有對策的。
在四周櫛比鱗次的大樓環繞下,遠眺香港立法局,似乎已經逐漸淹沒其中,這景象正意味著世人所擔憂的,香港在九七之後,會不會也被中共淹沒了,一九八○年代初期,當英國企圖與北京當局談判,延長即將於九七年到期的新界租約時,當時的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不但遭到鄧小平拒絕,連帶將原本永久割讓的九龍、香港,也要在九七一併收回,英國在中共當局面前摔了一大跤,就注定了香港九七之後的變局,雖然中共處理香港回歸的指導原則是「一國兩制」,但正如簽署聯合聲明的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所說,「一國兩制」的構想即在一個國家中保留兩種不同的政治、社會和經濟制度,是沒有先例的,它為香港的特殊歷史環境提供了富有想像力的答案。
「一國兩制」,同時是大陸用來解決台灣問題的試金石,所以九七問題無論對大陸、香港和台灣,都有重大意義,不過在上個月底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發現,在台灣竟然有31%的人不關心香港九七問題,顯示台灣有將近四百萬人不知道九七後的香港變化,深深影響台灣的未來,也攸關我們切身利益。
由於中共把香港「一國兩制」的實行,也看成是拉攏收編台灣人民的最好機會,因此也相當謹慎,不過對於已經行使社會主義四十多年的中共來說,要在收回香港主權的同時,又保持香港資本主義制度的繁榮,談何容易。今年七月一日,正好距離九七中共收回香港的整整前一年,北京當局扣留赴北京陳情的香港立法局議員,就是雙方不同制度認知下的衝突起點。
九七之後,香港成為「一國兩制」的實驗地區,對台灣而言,也造成相當大的衝擊,在英國統治下的香港,一直是台灣當局觀察大陸,以至於與大陸接觸溝通的中介管道,可是九七之後,香港將成為中共的一部分,到時台灣和香港該維持何種關係,台灣如何避免成為中共當局所設下的矮化圈套,使台灣和香港是地方對地方的局面,這是台灣當局所面對的難題。
台灣該以何種型態維持和香港的關係,固然中共當局已經表明它的「一個中國」原則,但台灣當局也有他的立場,雙方如何建立共識,還有待打開協商大門,不過撇開政治不談,未來台港間的經貿、旅遊、文化交流,一般預料將更為活絡。儘管兩岸有歧見,但是維持香港的繁榮,力求香港不變,則是兩岸三地共同的心願,這個心願能不能完成,事實上還是有對策的。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