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皓 編譯
皇帝大宴群臣,想像中應該是觥籌交錯,山珍海味羅列,其實不然。根據記載,清朝初年舉行國宴時,菜色主要以烤肉和麵食為主,並不算豐盛,又因為臣子人數太多,往往熱菜上到最後,都成了涼菜。
北京社科院研究員李寶臣,終於到了講究吃喝的乾隆時代,他下令御廚必須上熱菜。絞盡腦汁的御廚,想出了讓大家吃火鍋這個方法,確保菜一定是熱的。北京社科院研究員李寶臣,這隻收藏在北京故宮的火鍋,就是清朝人使用的火鍋,是個金元寶的形狀。
也就是從乾隆時代開始,因為火鍋上了國宴,身價不凡,從此廣為流行,現代人於是有了各式各樣,不同口味的鍋可以品嚐。除了火鍋,能讓人在秋冬辣出汗來的,就是像蒜泥白肉這類,調味很重的菜餚。
這種大片白煮豬肉沾醬的吃法,其實也是從清朝傳下來的。原來滿族人用白煮豬肉當祭神供品,清朝建立以後,宮裡頭照樣用白煮豬肉祭神,然後王公大臣侍衛們分了吃掉。但是沒有調味的東西,很容易吃膩,怎麼辦呢?
文化學者崔岱遠,一直在談白肉的起源,那蒜泥呢?原來白肉從宮裡頭傳了出來,江南民眾紛紛效法王公貴族的吃法,後來白肉又傳進四川,擅長用香料烹飪的四川人,就調配出了大蒜醬油,搭著白肉來吃,就成為今天的蒜泥白肉啦。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