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你讀懂金融時報 論品牌定價權變化

綜合報導  / 英國

《倫敦金融時報》,最新一期的全球社論,這個社論主要寫的是「定價權的多面性」,它主要講的是什麼?就是疫情到現在沒有完全的鬆解,可是我們看到,它以BENZ跟BMW為代表,最近他們在接受《倫敦金融時報》訪問的時候,他們特別強調,其實這一次除了半導體晶片也有一個好處,顯示了這些高端品牌,它擁有一定的定價權。

不過《倫敦金融時報》特別提出來,雖然這一次因為供應的中斷,讓很多的國家或者很多的企業,都缺乏了所謂的供應鏈的供給,不過這個裡面,其實也留下了一定的傷疤,他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事實上,他們也去採訪了UPS一個高管,這個高管特別提到,其實供應的中斷,為全世界留下傷疤的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還有供應鏈,他們開始選擇回到離自己的國家。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之下,其實BENZ或BMW的一些競爭者,他們本身也面臨了晶片的短缺,可是更重要的是,本來購買高端車的一些消費者,他們也在思考,要繼續在疫情過後去買這些比較貴的高端品牌?還是我就買距離我國家比較近的?

一些所謂的普通品牌價格的車,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其實加上人工的短缺,很多的工人不願意回到崗位上去,所以整個定價權到底未來會怎麼變化,其實是很難說的。不過這整個文章最重要的是在提醒我們,過去很多的高端品牌,藉由全球供應鏈的一個整合,從Just in time,慢慢已經被轉成Just in case。

在這種情況之下,相對來說一些比較低端品牌,所在的國家也有可能拿到比較低成本的供應鏈供給,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們可能在價格競爭上,也會取得一定的定價權跟談判能力,所以對於這些高端品牌,到底未來所謂的定價權,會不會繼續留在這些所謂的全球品牌的手上,其實我們還要拭目以待。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