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台灣的小香港

曾萬 李中恩 報導  / 新北市

  文建會在台北近郊的礦城九份,舉辦了一次聚落保存研習活動,研究未來九份聚落的保存問題,在民國三、四十年代,九份曾經因為盛產黃金而輝煌一時,甚至贏得了台灣小上海的美稱,不過現在的九份沒落已久,究竟具有什麼樣的特色?文建會為什麼要為它的保存問題,大張其鼓的作研究呢?

  九份位於台灣的東北角,在台灣光復前後的二十年,是一個盛產黃金的聚落,這裡依山面海、景色宜人,我們從今天九份蒼涼蕭瑟的外表,隱約還可以看到昔日九份燦爛風華的影子,過去,金礦出土,為九份帶來了數以萬計的淘金客,使九份成為台灣的「小上海」,但是金礦枯竭之後,九份這個黃金的天堂,又很快地像失了血一樣,失去了人潮,也失去了光彩。儘管九份的繁榮有如煙雲,然而老一輩的九份人,每次回憶起這一段絢爛往事,在唏噓感慨之餘,還是會有一些情不自禁的興奮。

  然而,如今的九份,已經找不到當年金璧輝煌的礦山,枯竭的礦場,形同廢墟,我們只能在荒煙蔓草之間,憑弔礦坑的遺跡,遙想當年九份礦工開採金礦的情景。老礦工帶我們來到了九份的八番坑道,這個坑道是光復初期,九份產金最多的坑道,據說全盛時期的八番坑,一天的產金量將近兩千兩,使得當時的礦工,看到黃澄澄的金子,都不免為之心動,經常冒險挾帶。

  當時九份礦坑的錢好賺,礦工也捨得花,加上採礦工作危險性高,因此,礦工一出了坑道,馬上就搖身一變,衣衫革履,縱情聲色。就這樣,採金工人一天三班,既輪流挖礦,也輪流吃喝玩樂,這種紙醉金迷的生活,不但吸引了無數的投機客湧進九份,也使得九份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紙醉金迷的不夜城。

  俗稱「戲台口」的昇平戲院附近,是三、四十年代,九份最熱鬧的地方,昇平戲院分成上下兩層,可以容納五百多個人,據說是當年全台灣最大的戲院,金礦停採之後,昇平戲院也就隨之沒落。而緊鄰戲院的豎崎路兩側,是當時酒家飯店、茶樓的集中地,昔日原本是紫嫣紅的歌台舞榭,現在也只剩下斷垣殘壁了。

  老礦工高接基,帶著我們來到輕便路上一排西式建築前面,他說,這裡就是九份有名的朝鮮樓舊址,在九份的黃金時代,這裡每天有韓國藝妓賣藝表演,早期九份歌舞昇平的景象,可想而知。九份傳奇般的採金歷史,促成了九份短暫的繁榮,過客為九份留下的,只是客居的簡陋建築,這種建築依山而建,就地取材,屋頂用的是簡單的木板,外加鋪了柏油的油毛氈,房子的牆壁,用的是礦坑挖出來的石頭,沒有設計,也沒有規矩,錯落擁擠高矮不一,形成了九份獨特的人文景觀。

  九份人普遍起得很早,清晨五點鐘,我們就可以看到起來散步和運動的九份人,在九份村落裡,我們看到的,總是老弱婦孺,因為缺乏經濟支柱的九份,根本就留不住年輕人。不過,九份那份天然的美景和人文空間,近年來卻也吸引了不少藝術家,來到九份從事創作,像今年歲的畫家楊欽選先生,搬到九份已經八年了,他不但愛九份,也希望九份能夠維持原來的面貌。

  隨著電影電視和廣告外景的開拍,九份的知名度也越來越高,使得外來的遊客越來越多,甚至連炒作房地產的外來客,也侵入到這個古樸的聚落,導致毫無觀光設施的九份,房價節節高昇,交通越來越亂,環境也受到嚴重的污染,喜愛攝影而被九份吸引,進而在九份定居落籍的年輕攝影家羅濟昆,在九份住了四年,他呼籲各界珍惜九份,共同參與九份的開發。

  而九份人普遍的感覺是,不管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如果要讓九份再度繁榮起來,就不能再存有撈一票就走的過客心態。目前九份所有房子的土地所有權,都屬於早期的礦主台陽公司所有,因此九份未來何去何從,九份能否再造三○年代採金時期的盛況,恐怕還是要看台陽公司未來的開發政策而定。

  九份這個歷盡滄桑的褪色金城,從絢爛歸於平淡之後,現在顯然還要再面對另一波的衝擊,因為有人要把它當作商業據點,有人要拿它做為心靈的客棧,有人要來這裡尋找鄉愁的慰藉,有人要到這裡落地生根,雖然九份這個黃昏的金鄉,正在漸漸地展現她另一面的生命力,但是,如果未來九份聚落的保存和還原,不能夠滿足這些不同的需要,九份這個曾經令人眩惑的台灣「舊」金山,恐怕還是會就此失去了她的魅力。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