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君 杜廣奎 報導
一般人對於玻璃藝術品的看法,不過就是美化之後的藝術品,不過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的「屈胡利玻璃藝術展」,卻給人一種與眾不同的感受,展出的作品大部份是屬於大規模的陳設,而且和室內設計結為一體,李總統登輝先生,在前往參觀之後,還推薦國內的室內設計師,可以廣泛運用這種耀人的材質,屈胡利的玻璃藝術展為什麼與眾不同?這些藝術品又是怎麼製造出來的呢?製作小組特別走訪西雅圖,參觀這位國寶級大師的創作世界。
這些作品,出自美國國寶級大師屈胡利之手,目前類似的作品仍然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這些異於一般玻璃藝品的大型創作,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屈胡利為什麼能得到世人的盛讚?我們帶您遠赴美國一探究竟。
這棟位於西雅圖大學橋附近的船屋,就是玻璃藝術大師屈胡利的工作室,屋裡的擺設及布置雖然簡單,但卻保有許多能引發屈胡利靈感的古玩,以及大多數玻璃藝品的草圖。由於這些繪畫是玻璃藝品創作的初步構想,屈胡利每天總是馬不停蹄地自我揮灑,大膽嘗試各種色彩組合,希望能再求突破,他常常習慣於從音樂中找尋靈感,或是藉著音樂隔開現實世界,以便專心創作。
過去屈胡利也自己吹製玻璃,但二十年前的一次車禍使他喪失了左眼,他從此無法精確地吹製玻璃,但由於他對玻璃的熱愛,未有稍減,因此屈胡利聚集了一些玻璃藝術家,成為他的左右手,企圖超越自己的極限,所以這些令人炫目、標名屈胡利先生工作室的作品,其實是以屈胡利構想為初衷,集合七到八位玻璃吹製藝術家,共同激盪出來的結晶。屈胡利就像是個導演,來回穿梭在工作室中,把他十多年的操作經驗,告訴這些晚輩,這個工作室所以能創造出與眾不同的作品,跟屈胡利不計成本大膽嘗試的作風,有很密切的關係。他可以允許,這些藝術家不斷實驗各種色玻璃的組合,不斷突破已有的作品,他們已試驗出將近三百種色玻璃,可以相互組合,因此能醞釀出多彩多姿的趣味感。
每一件玻璃的製作,至少須經過七、八人的手才能完成,像這件正在製作的馬其亞系列,先須經過第一組工作人員像裹糖似地層層均勻上彩,然後再經加工組吹製、開口、進爐,藉著重力旋轉燒熱的玻璃,形成不同的造型,這件工作看似簡單,但由於爐中情況變幻莫測,作品失敗是經常有的事,他們必須從失敗中學習教訓,檢討原因,再對症下藥,這種具有挑戰性的工作,讓屈胡利願意終生執著。
在他們的努力下,仿印第安人竹籃子的「籃」糸列誕生了,因為不同的用色及造型,又發展出類似深海中蚌殼色的「海之形」系列,用色大膽、造型特殊的波斯系列,仿日本花道大師插花花型的「花道系列」,以及充滿中古世紀威尼斯神秘感十足的「威尼斯」等系列,除此之外,也更延續十五年間,推出七套系列這種求新求變的心態,把同一系列的作品集合起來,跟空間結合,製造不同的趣味,以他工作室一隅的長廊為例,可以發現數十枝花道系列的集合作品,陳設在兩側的牆上,加上特別的光線之後,遠比單一作品給人的感覺還要深刻,另外,他也擴大波斯系列造型,設計出大方耀眼的櫥窗擺設。
雖然屈胡利的大型裝置物,耗資將近西雅圖當地一棟房屋的價錢,但許多家庭仍然喜歡在家中陳設,這個在西雅圖生根的藝術家創造出來的作品,許多大型建築物,也陳設有屈胡利的作品。這棟大樓的設計者,在五年前決定將屈胡利先生的作品,做為長久的裝飾品,這也成為西雅圖市中心的一處奇景,這件大型玻璃作品,被陳設在大樓必經之道的大廳,經常吸引民眾駐足,這也是這棟大樓設計者鍾情於屈胡利作品的原因。除了創作與建築空間結合的裝飾品外,屈胡利又把他對玻璃特殊的感覺抽離出來,用不同的材質來做舞台布景,同樣顯現玻璃這種材質的特色,對光的反映及神秘的空間感,這也是玻璃第一次被廣泛運用做為舞台背景。
正由於屈胡利不服輸,喜新喜變的特質,使得他能有前進不斷的動力,而學建築出身,有室內設計學歷的背景,更是他成功最主要的條件,兩者的組合,使屈胡利得以超越當代玻璃藝術家,而立於翹楚之地,這也正是屈胡利的作品,能給人不同感受的最大原因。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