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萬 林勳裕 報導 / 台北市
最近國於二十七件故宮現展書畫,能不能赴美展覽一事,引起國內藝文界和關心文物的人士,發起搶救故宮現展書畫的行動,教育部預計再度召開一次審查會,決定國寶書畫能不能出國,截至目前為止,到底哪些現展國寶可以留下來還不確定,不過經過這一次的事件,卻激發了國人愛護國寶的自覺,倒是一件好事,究竟這些引起爭議的國寶現展書畫,其珍貴在哪裡?國寶放洋又為什麼會惹出這麼多的風波?
國寶書畫出國展覽,宣揚中華文化原本是一件好事,之所以會引起這麼大的爭議,原因在於藝文界和故宮,對於國寶放洋標準沒有交集。由於二十七件計畫要赴美展覽的限展書畫,在國內每三年才能看到二十天左右,這一次赴美展出卻長達十三個月,藝文界認為故宮苛待國人而過於媚外。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對於外界的指責則另有一番解釋。
為了保護赴美展覽的四百七十五件中華瑰寶,故宮投保了十億美金的意外險,並且自付八千多萬新台幣的保險費,原因是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募款困難。自掏腰包推展國民外交,促進文化交流,藝文界倒是還可以接受,但是非得要拿限展國寶真品出國展覽,才能夠促進文化交流嗎?學者認為國寶放洋,應該以理性和專業的角度,來衡量國寶文物的歷史價值和安全問題,再作取捨。
在這一次國寶放洋風波當中,最受大家矚目的限展書畫之一,是北宋范寬的《谿山行旅圖》,這幅畫被視為中國唐宋時代寫實派山水的代表作,范寬自創「雨點皴」畫法,以細點來呈現岩石的堅硬粗糙,《谿山行旅圖》中,可以看到山水繪畫的細緻和雄偉並存,因此有人稱范寬的《谿山行旅圖》,是中國北方山水陽剛之美的第一傑作。
除了頂天立地雄偉壯觀之外,《谿山行旅圖》畫面完美充沛,深谷垂瀑、煙嵐霧氣,加上垂直分佈的各式林木,都是范寬故鄉陝西的寫實景觀,民國四十七年,前故宮副院長李霖燦教授,偶然間在《谿山行旅圖》右下角,這一隊驢子後面的樹叢裡,發現了范寬的簽名,這個意外的發現,讓《谿山行旅圖》更增添一份雅趣,也為這幅名畫驗明正身。
宋朝皇宮常設有畫苑,畫作是給皇帝看的,因此畫苑畫家多不署名,這一張北宋郭熙的《早春圖》,是少數署名的作品之一,《早春圖》也是藝文界點名,要求不准讓真品放洋的名作,郭熙所畫的岩石,頭角崢嶸有如亂雲,而他畫的樹枝,則像螃蟹爪子,這些獨創的畫法,使郭熙成為北宋山水畫的一派宗師。另外,南宋李唐的《萬壑松風圖》,也是我國山水藝術的主流代表作品,名列限展書畫,《萬壑松風圖》上面的岩石看起來非常堅硬,這種畫法叫做「斧劈皴」,是把毛筆弄乾,在紙上橫著刷出來的,岩石有如斧頭劈開來一樣。故宮博物院的接待室裡面,有一幅細長的《富春山居圖》的複製品,《富春山居圖》是元朝黃公望的作品,也是故宮限展書畫之一,真品將要出國展覽,《富春山居圖》是元朝文人畫的極品,畫面寧靜,黃公望花了好幾年才畫完。
而《富春山居圖》事實上有兩幅,這一張當初被清朝乾隆皇帝認為不是真跡,所以乾隆皇帝沒有在畫上題詩,作品因而沒有受到破壞,當然乾隆視為真跡的另一幅《富春山居圖》,下場就不相同了。
他就是喜歡在書畫上面題詩蓋章的乾隆皇帝,這一次引起爭議的二十七件限展國寶書畫,很多都題滿了乾隆皇帝的字,這張元朝趙孟頫的《鵲華秋色》上面,就有乾隆皇帝「古希天子」的印章和題字,《鵲華秋色》是以自然、隨意的筆法,描繪山東濟南的秋天景色,但是卻因為後人隨意蓋章,破壞了畫面的素淨。
二十七件限展書畫,全部都是中國書畫史的重要代表作品,他訴說著中國繪畫和書法發展的軌跡,也見證了中國的歷史。例如這一幅五代的《丹楓呦鹿圖》,是五代遼國送給宋仁宗的畫,當時遼國藝術特色可以從這一幅畫中找到線索;宋徽宗的《臘梅山禽圖》,有宋徽宗著名的「瘦金體」書法,「已有丹青約千秋指白頭」,這個詩句道出了宋徽宗熱中藝術,不想當皇帝的心聲;這是唐朝喜歡喝酒的和尚懷素的《自敘帖》,他的書法龍飛鳳舞動感十足,出國展覽必然轟動。
所以,被譽為寫實山水經典作品的《谿山行旅圖》,藝文界希望以複製品出國展覽,也就不足為怪了。國寶出國茲事體大,故宮博物院表示,此行就是希望能向外國人完整介紹中國藝術史。
但是,就學者的立場而言,故宮國寶出國展覽的制度,還有待建立。而發起限展國寶搶救行動的藝文界人士認為,經過這次事件,證明文物保護的觀念是可以教育的。細看國寶放洋事件,再細看這些限展的國寶書畫,這裡面有驕傲,也有教訓。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