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德聖 / 台北市
平靜的校園為何不平靜了?近幾年發現,學校重大事件經常成為媒體的寵兒,話題性層出不窮,常見像是教師體罰、性別不尊重(性侵、性騷擾)之外,師生糾紛也屢見不鮮,除了暴露校園本身的危機處理能力之外,人本教育基金會更表示,「學校的申訴管道是否暢通也是問題所在」。
以校園性侵害事件而言,處理過許多個案的人本教育基金會分析,如果被害人是學生,而加害人是師長,往往在事發後,學校在處理態度上都希望採取「大事化小、私下解決」,或是充其量扮演加害人和被害人之間的和事佬而已,「把家長、學生和老師找來談,和解一下,彷彿忘記真正應該做什麼處理」。當一個老師會做出重大體罰、性騷擾或性侵害學生的動作,人本執行長馮喬蘭直言,「其實就不適合當老師」,但最讓人憂心的,就是學校常見包庇的行為。
馮喬蘭舉例,三年多前,屏東縣就有一名國小已婚男老師,上課經常擁抱學生、親學生嘴臉,甚至「餵糖給女同學吃」,但他每次遭到檢舉就請調轉校,七年間換了四所學校,還傳出學校發現此教師行為異常,打電話質疑前所學校的校長未善盡告知義務,沒想到該校長居然說,「如果告訴你有問題,你就不會收他了!」馮喬蘭非常納悶,教師這樣騷擾學生就已經很不應該了,但是這些學校居然也是抱持這種「眼不見為淨」的心態,還連換四間學校,這些學校難道「從沒想過要通報處理,讓這樣的老師還繼續留在教育界?」因著學校面對危機,經常予家長和學生們包庇的心態,被害人就直接向上層機關如教育局或新聞媒體投訴爆料,透過施加壓力來迫使學校進行處理,造成學校一面必須應付媒體的窮追猛打,另一面也得向上級交代清楚,這樣的校園危機處理學分,讓不少學校真是又愛又恨。
針對學校的危機事件處理方式,弘道國中校長陳今珍認為,學校的領導人在處理上就顯得相當重要,平時就要與學生保持信任關係,讓學生勇於找校長或校方單位抒發感受,一旦重大事件發生,第一時間一定要透徹了解。也因為如此,弘道國中還常常在行政會議的時候,做危機事件處理的演練,如學生受傷、重大傷害時,能及時補救。
陳金珍舉例,有一次學校一位老師因體罰上了報紙版面,原本帶學生去畢業旅行的陳金珍,二話不說馬上趕回來,因為在第一時間校長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定要穩住現場,釐清老師的體罰是臨時起意,還是長久把體罰誤認為班級經營的手段,都需要去徹底了解。
如果學校處理機制並不完善,許多人常常會向學校的上級機關教育局來做申訴,但,這樣的方式一定有用嗎?馮喬蘭說,常見的就是家長寫信給教育局,而教育局的做法就是發公函到該校要求解釋。但這樣的結果下,對很多事件的處理,著重在公文往返上面,卻沒有對事件本身做真正的調查或責任的釐清,都可顯示在申訴管道上有極大的問題。馮還說,曾經發生過家長因為孩子被體罰,才剛寫信給教育局,督學馬上親自給學校,還問該校說,你看你們該怎麼辦,家長非常驚訝,「去找教育局幫忙,可是其實這個督學(教育局)是跟學校站在一起的,要來聯合完成一份報告來應付家長」這樣的機制問題,可見一斑。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