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維健 許中熹 報導 / 新竹市
新竹市還不能算是大都市,可是幾任百里侯相繼有心輔導下,這幾年出現各式各樣的大小展覽館,外來的觀光客很容易感受到這些展覽館各具特色,開拓館、飛機館、鐵道村、眷村館、蝙蝠館、影像館、玻璃館都是其他縣市罕見的展覽館,也反映了新竹市另類的歷史背景,非常值得去一一參觀。
新竹風大素有風城的雅號,日治時期因為關鍵性的改革與興建,成為縱貫鐵路線上的交通樞紐,二戰結束後國府轉進台灣,軍隊帶著眷屬大量遷入
過去閩客為主的風城,從此多了外省住民,形成豐富的眷村文化,日治時期的歷史刻痕及五十年異族文明的重要腳跡,在眷村林立的衝擊下逐漸褪色
,還好幾處難得的文物展覽館把消逝的斑斑記憶給保存下來。
新竹市美術館暨開拓館就是日治時期的新竹市役所,1920年總督府在全台推動「市街庄制」,現在的新竹市當時就叫「新竹街」,隸屬在新竹州新竹郡下面,新竹街的辦公廳舍稱作新竹街役場,因為人口快速成長,1930年新竹街又升格成為了新竹市,過去的新竹街役場就跟著升格成了「新竹市役所」,這麼一個等同市政中心的辦公處所,因為二戰後國府接收台灣,市役所被國民黨新竹縣黨部占用,成了一般人口中的黨部大樓,百年記憶出現了政權移轉的斷層,兩年多前呼應活化文化古蹟,這棟辦公廳舍才重新定位,成為新竹市美術館暨開拓館。
雖然新竹早在300多年前就有閩粵移民跨海來台辛苦開墾,可是直到100多年前劉銘傳治台,新竹舊港還是一個重要的港口,跟大陸沿海頻繁往來,可是1893年劉銘傳鐵路通到新竹後,情況就逐漸改觀了,劉銘傳修築的基隆通新竹的鐵路,在1893年10月30號通車,當時的第一代新竹車站就在枕頭山的山腳下,也就是現在的公園路和東大路口、新竹市公園旁邊的玻璃工藝博物館附近,玻璃工藝博物館是在1936年的時候所蓋的,在1945年時為國民政府所接收,在1960年美軍進駐,到了1980年就成為新竹憲兵隊所駐紮的地方,到了1999年正式成為玻璃工藝博物館,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原本是日治時期、1936年建造的自治館,專門招待日本皇族及高官來台住宿,後來又做為士紳高官的聚會場所,太平洋戰爭期間,附近的料亭跟歌臺舞榭組成一個專區,專門招呼神風特攻隊的夜宴,最後一夜的感傷與悲愴成了最最陰暗的一段滄桑。
1895年日本人取得台灣後,因為枕頭山坡度稍高,隔年1896年就改變路線,另行修築比較平坦的鐵路,而且起造暫時性的第二代新竹驛,1900年火車通到新竹,新竹就進入了開發的新時代,1902年火車通到竹南,新竹跟著改建第三代木造新竹驛,1908年基隆高雄全線通車,新竹上下車的旅客也跟著增多,1913年總督府選定現在的新竹火車站起造美輪美奐的歐式第四代新竹驛,磚造建築加上木架屋桁,還有已經相當罕見的文化瓦,堪稱新竹歷史的美麗倒影,因為鐵路帶動現代化,新竹的都會重心也就跟著移到了今天火車站附近的東門,現在東大路陸橋下面的鐵道藝術村或多或少儲存了縱貫鐵路昔日的光榮過往,鐵道藝術村規劃細心,吸引各色藝術家進駐創作,遊客非常值得來這兒體會一下,活絡的藝術氣息。
新竹市北區古賢里的飛機模型博物館,用另一個方式抓住了歷史轉角的另一段回憶,國府領台後,日治時期戰機頻繁起降的軍用機場成了國軍對大陸作戰的第一線機場,這個1950年以前的大村里里長李正明,特地設置飛機模型陳列館,見證過去這70年飛機跟居民的情感糾葛,1994年10月成立的飛機模型陳列館,蒐集各色各樣的飛機模型,讓遊客享受豐富的飛機知識,真是非常精采刺激的視覺饗宴,飛機模型陳列館館藏300多架,各式直昇機、運輸機、民航機的精巧模型,還有二戰期間英、美、德、俄各國的戰鬥機和轟炸機,幾乎一應俱全,其中日軍的零式戰機模型,更讓我們想起新竹曾經熱烈參與過的
1937年展開的對華侵略戰爭,里長李正明還在三樓搭造了可以觀賞戰機起落的陽台,面對新竹機場的各色戰機,不少飛機迷都愛來這兒拍攝起降的珍貴畫面。
古賢里附近的康樂戰機公園還能看到珍貴的報廢戰機,龐大的身軀停留在公園一角,戰地的緊張氣氛似乎還沒有散去,貼切呼應了新竹機場曾經兩度戰雲密布的歷史背景。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