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2 23:00

躍上鐵道的舞者

王美雅 徐靖壹 報導  / 嘉義縣

  您幸福嗎?根據調查,臺灣人的幸福指數是65分,屬於「中段班的幸福」,於是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想用自身所學,努力為城市帶來更多小確幸。接下來要來看的這個舞團就是如此,由八個年輕舞者所組成的舞團,他們表演的場地,不在狹小的劇場空間,而是在鐵道上或是古蹟裡,舉凡鐵軌、單槓、圍牆,都是舞台,過程中,他們還會跟觀眾互動共舞,就是希望民眾可以更貼近幾乎被遺忘的老建築,重新認識家鄉的美,也能夠在城市的各個角落,製造驚喜和幸福感。值得一提的是,舞團的創辦人石志如,曾經因為操勞過度,在鬼門關前走了一回,也曾經困窘到戶頭只剩一千塊錢,但是她仍舊堅持在故鄉嘉義,帶領舞者與民眾一同製造歡樂。現在跟著我們鏡頭,一起來看看。

  火車剛過,另一頭曾在運送民生物資的廢棄鐵軌,卻有著一群人在上頭舞動著,腳底採著碎石,撫摸著生鏽軌道,轉個身,又踏上老舊的枕木,最近在嘉義市的很多老建築,鐵道,和古蹟,都有他們的身影,由八個年輕人組成的舞團,開創了一股與古蹟共舞的幸福風氣,這一天下午,舞者們在這棟剛整修完開放的古蹟中演出,這裡是有九十年歷史的嘉義菸酒公賣局,他們從外頭街道起舞,引領著路過停下來的民眾進到裡頭。

  舞者站在白綠相間,充滿著歷史感的窗戶,擺動肢體,帶觀眾先品味這種簡單對稱的建築格式,觀眾好奇往前移,好像自己是表演中的一份子,窗外一大片舒適的綠草皮,是這古蹟的另一賣點,再次給了民眾小驚喜,跟著到了另一個空間,牆上的橫紋磚,樓梯間的八角形樑柱,相當有法式風格,在40分鐘內,觀眾不知不覺,跟著舞者穿梭,移動在古蹟空間內,重新認識了這老建築,最讓人想不到,還有這個。

  拉著觀眾一起在老房子內跳舞,被包圍的感受更深刻,一起參與的民眾,因為在古蹟中互動,有著超HIGH的情緒,和快樂的笑聲,再來個開心大合照,他們臉上欣喜的表情,就是舞者們謝幕後,最感動的事情,她,就是樓閣舞團的創辦人石志如,十年前從北藝大畢業後,一直在各地的大專院校當舞蹈老師,一場大病,就此改變了她的人生,那一刻,她決定回到故鄉,要把所學所會,奉獻給滋養她的這塊土地。

  她的印象中,嘉義有很多好地方,從童年最棒的回憶出發,以前家住在鐵道旁的她,每天與鐵軌為伍,她覺得這是一個能讓人走入懷舊美好時光的最好地點,她也看到被忽略的古蹟,老建築,那是多麼可惜,怎麼樣讓老東西有新活力,於是,兩年多前,她找了她口中的孩子們,有的曾是她的學生,有的是嘉義在地年輕人,他們都是七八年級生,想藉由表演,去替城市市民製造更多小幸福。

  這是蘇周連宗祠,即便位在熱鬧的文化商圈旁,還是幾乎被遺忘,但看看這有著傳統閩式建築特色,保存良好的鐘樓,鼓樓,精細做工的木雕,細膩的彩繪,多棒啊,透過她們的肢體介入分享,真的讓人想進來了,引領著可愛的小朋友,在古蹟創造小小歡樂,城市的熱情會變得更多,就像是在嘉義的老舊火車站轉運中心,如今繁華不在,有些冷清寂寥,於是,他們也想給往來的旅客,能有點開心的回憶。

  從售票口的鐵欄杆,跳到等車的座椅,站在剪票口的工作人員忍不住笑了,揹著行李們的旅客,從有點詫異,到跟著笑開懷,拿出手機拍照,這時候,歡笑已經存在這個原本安靜,孤獨的場域裡,不起眼的候車站,有了熱力,八個年輕人,在城市角落散播歡樂種子,他們會不經意跳上人行道的圍牆上,快閃吸引人潮,也到嘉義市文化中心廣場,把雕像、石頭、花台,當成舞台,帶民眾同樂。還曾擁抱鐵梯,單槓,讓大人小孩真的去接觸老建物,原本只做靜態展覽的鐵道藝術村,頓時有了年輕的氣息,也去了很有日式風味的嘉義史蹟館,高聳的老樹,典型的神社建築格局,都有著他們連結城市幸福的創意和蹤跡。

  在老建築中發展出的美學和創新,還讓他們找回了當初剛愛上跳舞時,那最原始的快樂,一次又一次以舞蹈上街,背後有著這群年輕人的執著與努力,從一早騎著機車奔波,在大太陽底下的不斷排練,都是想讓表演更完美,白皙皮膚晒得黝黑,不是在地人的舞者,得前一晚搭夜車來,沒有經費,大家是一起擠在石志如的小房子裡,克難地躺在地板上睡覺,排演後,偶爾真的會累到爬不起來,想到等會兒跟民眾的古蹟約定,打起精神趕快梳理,不怕累,只怕有意外,影響演出,那真會讓舞者急到哭出來,

  開創一條新路,困難挫折很多,可是石志如說,她就想為城市做些什麼,去實踐夢想的勇氣,是不會中途放棄的。喚起民眾對古蹟的新思維,城市就是舞台的態度,換來了大人小孩們,這一張張愛笑的臉,這是他們想持續去做的事,當大家處在每一個有獨特氛圍的古蹟時,最興奮的,就是讓民眾在巧遇中,停下來觀看,零距離的互動,讓民眾感覺到,這城市會發生很有趣的事,藉此提醒著我們,縱使日子不斷在重複,但可以去期待每天會有點不同,就自然會給當下多一點希望,生活也就多了些幸福。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