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史上最熱?

又見史上最熱? | 華視新聞

吳德榮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美國海洋大氣總署(NOAA),公布了今年6月全球的平均氣溫又創了歷史紀錄,比去年同期高攝氏0.12度。媒體自然也競相翻譯報導,之前在「洩天機專欄」也跟大家分析,解讀這份資料的重點不在「歷史排名」,因為地面氣象觀測最精細的僅到小數1位,有的甚至只有整數,勉強去算至小數2位,並利用這個數值來排名,不會有問題嗎?其次,就是地表(陸地及海上)氣象觀測站的數目是不足的,尤其海面上更是欠缺,因此用這些資料來代表地球表面的溫度(圖)是有問題存在。再來,就是從1880至2015年,觀測資料的數量及涵蓋面年年不同,未來還會持續變化,資料連續性是有問題,不應拿來做歷史排名。(所以該單位使用新的資料庫及方法重新計算地表的平均氣溫,取代舊有的排序,可見舊有的方法有缺憾,但仍無法保證新的方法誤差比較小。)

該報告也指出「南極積冰」繼5月份達有史以來最大,6月份仍創有史以來第三大面積,「積冰」資料與「平均氣溫」資料之間的矛盾又如何解釋?這兩組資料的可信度,當然以衛星,觀測積冰面積較為可信。因為地表氣溫並無其他觀測方法可以取代,僅能使用陸地上及海面上有限的資料,計算的結果,代表性比積冰資料易出問題。

21世紀末很多的「推論」皆是依據氣溫暖化的程度,去推估南極冰融,海平面高漲的幅度。如今氣溫上升,「南極積冰」面積不減反增,如何解釋?是「推論」出問題?還是「平均氣溫」資料有問題?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過度的詮釋,是會折傷「科學」的可信度。 ,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