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迪勒第二?

蘇迪勒第二? | 華視新聞

吳德榮  / 台北市

數值天氣預報大幅提升了預報能力,但由於(1)觀測資料不足,(2)氣象科學上的限制,無可避免的會有誤差存在,且隨時間擴大。成熟的預報人員,都會瞭解這個輔助工具的特性,而不會去誤用它,千萬不要把第10天的模式預報,當成第2天的,其準確度是有天壤之別。超過24小時的預報(平均誤差約100公里)即已不合適用歷史上的颱風來作比擬,更何況是第9、10天的模擬。此次,「數值預報資料」遭到誤用,才有在「天鵝」未形成前,即斷定其類似「蘇迪勒」,並對民眾及防災單注提出嚴重警告。怎會有這麼離譜的事情?實在難以理解。當然媒體喜在「臉書」尋找廉價題材,「製造」即時新聞,又看不出審核機制,也是難辭其咎。

比對「天鵝」及「蘇迪勒」的潛勢預測圖(圖),左圖(4日2時資料)顯示「蘇迪勒」的導引氣流穩定,以超過20公里的時速,直撲台灣,其第四天的誤差大約100公里,是少見的「準確」。右圖(18日2時資料)「天鵝」的路徑在前3天的導引氣流還算穩定朝巴士海峽前進,第4、5天則進入導引氣流複雜(紅框大)的地區,減速且向北偏轉,兩者路徑大不相同,實不宜相提並論。颱風帶來的影響除了路徑以外,結構也是重要因素,「蘇迪勒」範圍很大,中心從秀林鄉登陸,雖受地形破壞,但大範圍環流遭受的破壞小,仍有能力給各地皆帶來持續性的強風,「天鵝」並無這樣的結構。所以無論從何種層面來看,它不會是「蘇迪勒」第二。

未來需仔細觀察的是「天鵝」將於離台灣多遠的距離偏轉,如果比較早發生且轉向角度大,碰不到台灣附近100公里海域,則不需要發布警報。如果暴風範圍仍會通過鄰近100公里,則有「海上」警報。如果轉向時間較慢或角度較小就仍有發布「陸上」警報的疑慮。由「潛勢預測圖」(右圖)顯示,雖然由東方海面北轉的機率較高,但以上三種可能性都還存在。但隨著時間、距離的靠近,預報的不確定性就得以逐步縮小,狀況也會愈來愈明朗。因此大家應該要保持耐心,隨時注意它的最新動態。

未來的天氣,週三(19日)午後局部雷陣雨。週四(20日)午後對流減少且在山區,東北部有零星降雨機率。週五(21日)迎風面東北部、北部有局部陣雨,中南部山區午後對流降雨。週六、日(22、23日)視颱風路徑而定,如果從東側北上,外圍環流仍會給各地帶來降雨,比較明顯會在北部、東北部及中部。但路徑如果比較靠近,那就另當別論,再繼續觀察吧!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