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1 22:00

宜蘭創做一號店

蘇瑋婷 黃翊真 報導  / 宜蘭縣

  您能想像,走進一間花店裡,除了買花,還可以讓人動手學木工,甚至跟著3D列印高手,印出創意嗎?這是全台灣獨一無二的「宜蘭創做一號店」,在這裡,聚集了許多宜蘭在地文創工作者,透過分享教學,帶著民眾將創意動手做出來。

  簡單來說,這是一個庶民文創夢,人人都是夢想家,想像一下,文創園區不再那麼高遠冷僻,而你家隔壁,可能就是一個文創基地,創作者在裡頭大展身手,還能用夢想和社區居民搏感情、交朋友。現在,這股親近民眾的創"做"風潮,也正在宜蘭各鄉鎮持續發酵,像是礁溪的古厝、蘇澳的皮革工廠還有五結鄉的木工廠,都正在醞釀,成為走入地方的小型文創基地。

  來到宜蘭市區,這間被花草植物包圍的花坊,外觀和一般花店沒兩樣,但聽說裡頭,臥虎藏龍。

  究竟這裡,藏了什麼樣的武林高手?採訪的這一天,終於露出真面目。

  走進裡頭,強烈感受到一股創作的熱情。你有木工夢嗎?裡頭居然有木作達人,可以傳授功夫。畫好設計圖,打造俏皮又富有羅東意象的創意猴子,除了木工體驗,還能設計具有宜蘭風格的個性項鍊。如果對花藝感興趣,植物專家教你花草種植,就連3D列印高手,都在這裡駐點,運用新科技,打造獨特的作品。

  小小的花店,好比一個小型的文創基地,匯聚許多宜蘭在地的文創工作者,也就是時下最夯的名詞Maker。像是37歲的陳思涵,7年前是個電機工程師,半路出家學飾品設計,這些年在宜蘭推廣手作飾品,往往是孤芳自賞。

  埋頭苦做,卻得不到成就感,似乎是宜蘭在地創作者,長期以來的無奈。木工師傅李澄暉,家裡是經營超過一甲子的木工行,產業沒落,家族面臨轉型,他空有好手藝,卻找不到施展的空間。而推廣3D列印,兩年時間的林逸弘,也和李澄暉一樣,都在艱困中尋找文創資源。

  該如何找到宜蘭文創的新出路?讓這一群Maker很苦惱,還好辛苦多年,終於有人願意當他們的伯樂。

  他是劉呈顥,一個從台北來的外地人,3年前,一次出差的機會,讓他愛上宜蘭,卻也看見了這群Maker的困境。曾有過社區營造經驗的劉呈顥心想,何不號召大家,串連結盟。三年來,他帶著太太林煜琪,隔著雪山隧道兩頭奔波,想要把大家拉在一起,匯聚彼此能量。

  終於在今年春天,花店老闆娘,何雅慧,點頭答應,提供花店打造創作基地,做為Maker實現夢想的園地,「宜蘭創做一號店」就此誕生。

  別以為招牌上寫錯字,其實創"做"的做,代表的是一個可以把「想法」實際做出來的地方,透過這些Maker的分享,讓民眾輕鬆走進文創生活。簡單來說,這是一個庶民文創夢,人人都是夢想家。想像一下,文創園區不再那麼高遠冷僻,而是走入每一個鄉鎮,深入每一個社區。你家隔壁,可能就是一個文創基地,而創作者就在裡頭大展身手,並且敞開大門,用夢想和居民搏感情、交朋友。

  這股創"做"風潮,彷彿為宜蘭農村,點起一把夢想火炬,也正在宜蘭各鄉鎮持續發酵、傳遞著,礁溪的音樂創作者,黃萱儀,把阿嬤留下來的紅磚古厝,打造成音樂文創基地,串連在地Maker,用宜蘭素材創作樂器,勾起很多人童年的農村回憶。

  透過分享,讓民眾了解文創工作者的理念,甚至加入動手的行列,這種雙方共同創做的模式,也激發許多當地沒落產業,推動轉型,除了宜蘭市的1號店以植物為主題;礁溪鄉的2號店用音樂為媒介;未來還有3號店,將落腳在蘇澳鎮的皮革工廠;還有五結鄉的木工廠,也計畫變身為創做4號店。宜蘭從南到北,Maker正在集結,要發揮故鄉老味道的軟實力。

  創意在這裡萌芽,能量在這裡擴大,他們期待團結能為彼此創造最大的文創效應,甚至能替家鄉帶來嶄新的面貌。就如同他們的作品一般,3D列印,印出來的花瓶,樣式單調,但搭上串珠和生機盎然的花卉,將營造繽紛的色彩,更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城鄉落差,文創資源難免分配不均,但宜蘭的Maker並不孤單,他們正用跨領域的模式,讓創作思維更寬廣,這場蘭陽平原上的「文創微革命」,實現了庶民夢想,更要讓文化創意,走入你我他的生活故事裡。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