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來減塑! 913循環共享提袋計畫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台灣推動限塑17年了,不過平均每人每年仍使用約660個塑膠袋,該如何改善民眾的習慣呢?在新北市三峽,有社會企業團隊推出了「913舊衣循環共享提袋計畫」,招募民眾捐出舊衣物,改造成環保提袋,並跟當地店家合作、推出租借環保袋的服務。更積極的作法,帶您一起來看。

買早餐、買飲料、買便當,都得用個塑膠袋裝,在台灣、這是許多人的日常,喊了多年的「減塑行動」、你我做到了嗎?民眾說:「自己出門的時候會自己帶環保袋,但因為剛才我們是去那個照相,順便就來看一看這樣子,本來沒有預期說要來買,那我就說好,好像原諒自己一次。」另一位民眾說:「自己出門的時候會自己帶環保袋,但是碰到生鮮的時候,或是有吃的就比較不會用環保袋收。」另一位民眾說:「常常出去一趟,就會帶很多塑膠袋回去,至少兩個,我覺得很羞愧。」

根據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推估,全台購物用塑膠袋使用量,在2002年推動減塑前、高達200億個,隨後逐年減少,2018年再度推動擴大限塑後,推估年平均塑膠袋使用量為155億個,儘管如此、台灣每人每年平均仍使用約660個塑膠袋!

歐洲是減塑環保政策的先行者,其中、限塑模範生丹麥,每人每年平均只使用4個塑膠袋。相較之下、台灣仍得加把勁,要在生活中、身體力行減塑,還能怎麼做?位在新北市三峽的甘樂文創,是一群由返鄉青年組成的社會企業團隊。

創辦人林峻丞推動三峽河淨溪活動已經將近十年,他們近期再度發想,將減塑計畫結合無處可去的舊衣餘布,成功將垃圾翻轉為共享資源。甘樂文創創辦人林峻丞說:「有時候我們去市場買東西,才發現自己包包裡面,那個購物袋忘了帶,或者放在家裡,很不方便,又不得不只好跟店家,拿一個一次性的塑膠袋使用。」

用我們帶去的舊衣物當樣品,負責提袋製作的社區媽媽,現場實做讓我們拍攝,裁量、車縫,短短不到五分鐘的時間,一件夏日長裙,立刻就能變身成環保手提袋。

甘樂文創創辦人林峻丞說:「那時候就在想說,如果店家可以提供我,就是提袋租借的服務,這樣也許我就可以不用去使用這種一次性的塑膠袋,那有沒有可能做這件事情。」

甘樂文創「舊衣變提袋」計畫,加入循環經濟概念,賦予舊衣延續使用的機會,達到減少一次性塑膠袋的使用,同時也融入地方創生理念,為在地帶來工作機會!

甘樂文創創辦人林峻丞說:「那每一次提袋租借就是付20塊押金,那下一次要歸還的時候,店家就會退還你20塊,就是無償的租借,那當然我們現在就是有越來越多的店家,一起加入這個計畫,所以當你在這家店借了,你可以在另外一家店還,就是甲地借,乙地還。」目前在三峽區的北大社區、三峽老街,共有12家店家加入合作計畫,提供提袋租借服務。

顧客:「滿有意思的,因為至少塑膠袋家裡不會越來越多,而且20塊也是,等於是無償,因為我下次還的時候又可以拿回來,免費使用,比我每次買一個2塊還划算。」顧客:「我只知道說自己帶環保袋,這樣說有可以租環保袋的,是第一次聽到,因為我們都有在做環保。」

甘樂文創創辦人林峻丞說:「它是一種共好的一種循環,那每個人都需要盡到一點責任,那民眾在使用的時候,把提袋洗乾淨再還給店家,所以如果有汙損的話,它可能就要扣10塊錢這個押金,本來押20塊,就扣10塊錢。」

服飾店老闆娘方小姐說:「我會就是盡量就是讓客人來知道這件事情。」

文具行老闆娘曾小姐說:「布料的提袋,可以讓它一直再持續使用,其實對整個大環境是很好的。」要徹底改變台灣消費者長年使用塑膠袋的習慣,肯定還有不少難關要闖。不過,林峻丞保持信心,並期盼913共享提袋計畫,目前從社區做起,未來更希望能推行到全台、甚至擴大到世界各地。

青年團體愛護地球、從自身做起,把環保理念帶入日常生活,尋求人類與自然的平衡之道。因為惟有將環保意識扎根在民眾心中,才能吸引全民為居住的世界盡一分心力,共同維護唯一的地球。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