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視台語新聞雜誌】守護台灣海岸線 種樹女王 打造綠色長城

劉俐均 採訪/撰稿 李宇承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全球海岸正面臨流失的危機,在台灣,西部海岸,因為人工過度開發、加上超抽地下水,我們的海岸線、正以每年、3公尺到20公尺的速度、往後退縮。有一位長期關注環境生態的「種樹女王」,從2015年開始,就組成團隊、啟動"在海岸造林"的工作。她們從被稱為「滷水惡地」的、雲林台西海園出發,五年來、已經在台灣各海岸、種下35萬棵樹。帶您來了解種樹女王如何頂著日曬和強風,替台灣、打造出一道道、海岸線的綠色長城。

碧藍的天空,金黃色陽光灑落在海面上,波光粼粼,漫步在海邊,恣意暢遊,台灣的海岸線全長1500公里,是島嶼最珍貴的環境資源,但隨著土壤鹽化、地層下陷,台灣西南部海岸,每年都以3到20公尺不等的速度退縮,我們的土地正面臨危機。

這裡是台灣西部海岸中央、位於雲林台西的海園觀光區,廣闊的海埔新生地,雲林縣政府原本要打造成生態濕地,卻因為土壤鹽化太嚴重,計畫停擺。

眼前景色一片荒涼,風砂滾滾撲面而來,仔細看、土壤上還附著著白鹽,完全沒辜負滷水惡地稱號。走在最前面,戴著帽子,穿著防風外套,全副武裝,她是程禮怡,被外界封為種樹女王,大學攻讀的是生物系,曾在雪霸國家公園擔任導覽員、以及台北市立動物園的助理研究員,從小受到父親影響,讓程禮怡對環境生態尊重與熱愛,2010年慈心基金會成立種樹團隊,2015年程禮怡開始在台灣西部海岸造林,第一個地點,就選在雲林台西海園。

慈心基金會海岸造林專案總監程禮怡:「這個其實是比較耐鹽的樹,它叫欖李。它當時就像這樣,這麼小棵這樣就是這樣很小棵,了不起這麼大 ,可是葉子少少然後地上全是白鹽。」

回憶起第一次來到這裡,第一眼的震撼,至今無法忘懷,程禮怡發願要在全台灣種樹,但第一關得先克服、如何讓小樹苗、在貧瘠土壤上、存活下來。慈心基金會海岸造林專案成員丁玉峰:「因為水寶盆它有兩個孔洞,那我們一棵樹苗會各穿過一個孔洞來種,所以我們開始種之前要先做定位。」

一次次的經驗累積,利用回收紙張,做成元寶形狀,設計出能夠儲存水分的水寶盆,這項創意發明,終於讓植物能在鹽鹼地,萌芽茁壯。慈心基金會海岸造林專案總監程禮怡:「我們其實對水寶盆還有植物的需水,其實是很注意,因為樹苗在剛種的時候它其實不能缺水,缺水的話它們就會存活率下降。」

小心呵護每一棵植物,定期回到雲林視察,從高空俯瞰,12公頃的土地,已經被染成一層青翠綠色,和鄰近的海岸線相比,特別生意盎然。而供給這些樹木的養分,就靠這一塊四公頃大的生態池。慈心基金會海岸造林專案總監程禮怡:「你看這邊就是我們的生態池。把這一片變成綠地,而且還有把這邊很鹹的地慢慢地淡化,雖然沒有全部淡化,但是它的淡化程度已經可以讓樹長起來了。」

2015年春天,程禮怡找來生態工程專家張文賢協助,打造人工生態池,還得定期來幫它做健康檢查。 慈心基金會海岸造林專案成員丁玉峰:「我們現在要測這棵植物旁邊的土壤狀況,那一般我們會測的數值就是它的EC值(土壤鹽鹼度)還有它的PH值(酸鹼值)8.44,這樣算滿高的。」

用儀器檢測土壤數值,依舊是鹽分太高,不適合植物生長,慈心種樹團隊的丁玉峰,與劉健福兩人,負責檢測周邊土壤的酸鹼值,經過四年多的追蹤,他們深刻了解,要讓這片惡土孕育出大片綠林,恐怕還有漫漫長路要走。慈心基金會海岸造林專案總監程禮怡:「現在我看到整片這些樹的時候,其實心裡是非常高興,因為其實等於是說原本來這裡是一種你看到這個景象,就會覺得在心裡面對這裡的印象是一種很荒涼、是一種消失、衰敗,當我們一直去把好的東西帶進來一直給這一塊土地愛心,也實質來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我們發現可以在兩年之內,就把這裡轉變過來了,其實我覺得在意義上也感覺到,就是說看我們人怎麼對待土地,我們是一直拿這個土地就會沒有就會消失。」

台西海岸這裡地層下陷非常嚴重,海水漲潮的時候跟地面的高低落差非常明顯,仰賴人工濕地達到涵養淡水防風定砂,來減緩地層下陷的速度,五年的光陰,程禮怡帶領團隊,讓台西海岸線,長出了一片小小綠洲,當海岸消失危機、正是全台進行式,造林的希望工程,不能慢下來,還得持續向外擴展。

跟著程禮怡的腳步來到了麥寮,2017年林務局委託程禮怡復育四公頃保安林,這裡鄰近六輕工業區,也是濁水溪出海口。每到冬季,東北季風吹襲,黃砂滾滾,沒戴口罩,

一張口就會吃進砂子,可以想見,附近居民生活環境有多麼惡劣。慈心基金會海岸造林專案總監程禮怡:「都是灰,這很明顯。」從構樹葉面,拍下厚厚一層細砂,程禮怡團隊打造的綠色長城,攔砂效果顯著,抵抗砂塵侵襲。

慈心基金會海岸造林專案總監程禮怡:「空氣經過它以後,空氣就會乾淨,它是大自然的空氣清淨機,就是樹林;帶著飛砂的風,穿過樹林的時候很多砂就被攔下來了。」在最貧瘠的土地成功復育樹苗,帶著這些豐富經驗, 程禮怡2018年代表台灣、到摩納哥參加「全球兆樹運動」,還發願要種10億棵的樹木。

慈心基金會海岸造林專案總監程禮怡:「為了地球,現在我們計畫盡我們所能在全世界種下10億棵樹木,我就發願種一億,但是我的英文有人告訴我一億的英文是one billion然後我就講了one billion,後來講了才發現原來那是十億,那我也就只好認這個帳,我覺得這是一個美麗的錯誤,就是說一億可能真的不夠這樣子,那就十億這樣子,所以種十億,在台灣我們還是要繼續努力做。」

任務艱鉅,但程禮怡無所畏懼,靠著這份信念,種樹行動已經擴及全台,北從萬里金山,南到屏東恆春,東部也拓點到台東宜蘭。而每一塊綠地、都蘊含著她捍衛土地的執著與心意。慈心基金會海岸造林專案總監程禮怡:「全台有12個縣市,然後35萬棵樹都在海岸地區守護,希望它們趕快長起來變成真正的綠色長城,然後保護我們大家,專家提出警訊,台灣西部沿岸,彰化、雲林、嘉義、和台南,都被列為地層下陷、海浪侵蝕的高風險區,單單靠著少數人的努力,緩不濟急,得由更多人響應,才能鞏固我們的海岸。」

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汪中和:「雲林像嘉義這些地方過去地下水長期超抽,它有地層下陷的問題,而這是永久性的損害,在地層下陷的這個位置它像一個碗一樣,那海水會倒灌也會讓這個土地鹽化,也讓這個那邊的植物很難生長,所以我覺得海岸林的保育,加上人工濕地兩個配合在一起,就可以讓我們海岸地區生態環境可以慢慢恢復原有的這種健康,我們可以讓這些衝擊變得比較輕微,然後它給我們帶來的傷害可以比較往後延緩,因為海平面上升這種未來幾百年、幾千年都是沒有辦法迴避的事實。」

全球有1/3的沿海地區,因為人為開發,和環境汙染,正遭受威脅,有60%的太平洋 和35%的大西洋海岸,海岸線正以平均每年1公尺的速度,遭受侵蝕。氣候暖化、海平面上升是全球都正面臨的重大危機,與海爭地何其困難,大自然的反撲,無從抗拒,但依舊有不少人願意徒手,替土地築起防禦高牆,守住海岸第一線,守護我們的家園。

慈心基金會海岸造林專案總監程禮怡:「雖然現在地球危機這麼大,環境危機這麼大,可是我們要是我們整體的人類願意去醒覺,然後重新地來做一些對的事,我相信環境會又很快地轉變過來。」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