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5】極端氣候衝擊台灣 減碳卻是世界倒數第三?!

張原紘 李蘇竣 採訪報導  / 歐洲

聯合國氣候變遷峰會一波三折,從巴西到智利,最後選定素有歐洲之門美譽的馬德里;10月底智利因為國內地鐵票價調漲而暴發的示威抗議無法平息,最後只好宣布放棄舉辦今年的COP25,消息出來不到24小時,西班牙挺身而出,用短短1個月的時間,接辦這場國際大型會議。

超過200個國家、派出超過25000名代表出席今年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峰會,也就是COP25,地點選在西班牙的馬德里,而主題就是聚焦在2015年巴黎協議上各國所做出的減碳承諾,各國政府真的做好準備,來面對接下來的極端氣候的挑戰了嗎?

巴黎協議宣告失敗 全球暖化加劇

2015年《巴黎氣候協議》確定了明確目標,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要在本世紀結束前,控制氣溫不比工業時代前升溫攝氏2度。由於這項協議沒有強制約束力,由各國自主推動,導致地球暖化繼續加速,2018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370億噸,相較2017年甚至增長2%。

上月28日,歐洲議會正式宣布歐洲進入「氣候緊急狀態」,要求歐盟會員國在2050年前達成淨零碳排放目標,雖然不斷喊出了美好的目標,但根據美國能源部的數據,歐盟在世界碳排放量排名中,僅次於中國、美國,位居第三名,成績也僅比第四名印度好一些,但人均碳排放量卻是印度的3.6倍。

面對氣候變遷,近年來極端氣候的增加,讓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說,氣候惡化災難的不歸路已近在眼前,講的直白一些,全球的努力根本就不夠。《巴黎氣候協議》如何真正推動,如何轉為實質的行動,情況實在不樂觀。

智利氣候行動協調專員Nicolas Westenenk說,「身為一個國家,我們(智利)正在做的事情,就是推廣大量可再生能源,現在我們投資了能源基礎設施,大部份能源是可再生的,這是主因之一。而我們正在實施減塑政策,尤其是一次用塑料。我們也推動了許多有關電動汽車的政策,期望能在2040年全面推動電動汽車。」

氣候變遷台灣首當其衝 減碳成績世界倒數第三

推動更環保的能源政策,甚至喊出2040年全面使用電動汽車,從美國能源部統計的數據來看,智利確實在碳排放量上僅佔0.22個百分點,人口只跟台灣相差大約500萬,但碳排放量卻不到台灣的三分之一。

台灣身為島國,在全球的氣候危機中無法置身事外,但2020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出爐,台灣比起去年又退步了3名,在61個評比國家中,拿下第59名,倒數第三。看在台灣青年氣候聯盟的眼裡,實在焦慮。從台灣飛到馬德里,參加這場氣候談判的峰會。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團長Edward表示,氣候變遷影響最嚴重的世代,就是青年世代,都是會在青年世代的人生中發生的事情,甚至影響子孫。

很多人以為,全球暖化,只和北極熊,或是一些小島國家有關,但根據風險評估公司Verisk Maplecroft報告,台灣在全世界「最容易受極端氣候威脅」城市排名中,名列第8,台灣人能做什麼?身處最危險的境地,台灣卻被排除在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會議外,在氣候談判的會議上無法以國家身份出席,雖然不必履行減碳承諾,但在世界氣候變遷的浪潮中,台灣也無法置身事外。

隨手關燈拔插頭、冷氣設定在26度,能搭大眾運輸工具就不要開車,這些都是台灣人再熟悉不過的日常,節能減碳救地球,民生排碳量逐年下滑,根據經濟部能源局2019年8月的統計資料,來自能源部門、工業生產所製造的碳排還是佔了超過8成,能源部門更是節節攀升,完全沒有下降的趨勢。

認真面對減碳問題 全球公民責無旁貸

雖然在國際局勢上,台灣看似被孤立,但在歐洲宣布進入「氣候緊急狀況」之際,我們也許能思考,台灣作為一個資源有限、四面環海的國家,如何一步步推動能源轉型,認真面對減碳問題,對這座島嶼上未來的世代負起責任,這場氣候行動,全球公民都責無旁貸。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