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視台語新聞雜誌】翻轉偏鄉幼兒園 台灣經驗溫暖雲南大山

綜合報導

上個星期我們跟著台灣的公益團體、跨海送愛到緬甸。今天,另一波暖流,我們要前進兩千多公里外的、雲南麗江。從2014年開始,至善基金會、啟動在雲南的幼兒照顧計畫,陸續資助幼兒園的教具、玩具,並協助師資培訓。2019年、志工們來到南堯村,將台灣角落教學的模式,帶進偏鄉幼兒園,並且規畫駐校藝術家活動,由台灣藝術家,帶領當地師生,共同完成校園超大壁畫,也讓台灣人的愛心、常駐在南堯大山。

高聳蒼山綻放著翠綠,雨後又展現另一種,雲霧繚繞的迷濛美景!這裡是中國青康藏高原的邊陲,海拔2500公尺的雲南麗江,採訪小組隨著台灣公益團體,至善基金會,橫跨2100多公里,造訪靜謐古城南堯村, 共同展開 愛心鮮師團 任務。

「雲南對我來說,是一個很特別的,文化的狀態,對這邊還是有很多的想像」,熱血藝術家焦聖偉打頭陣,在南堯幼兒園駐校的13天,校園牆壁將成為他的畫布,創造出一幅大型壁畫,為偏鄉幼兒園添增藝術色彩。

台灣藝術家 焦聖偉:「瓦貓通常用來裝飾陽宅,安置於屋頂門楣或,正脊飛簷上,裝飾房屋,原意是能吃鬼的老虎」。

為了讓在地文化特色融入畫中,焦聖偉探訪村落四處取材,無論是屋頂上守護家宅的瓦貓,還是牆邊垂吊的樹果,特有的小鎮風光,都成了壁畫素材。

時晴時雨的天氣成了最大挑戰!大雨說來就來,作畫停擺嚴重拖延進度,加上沒有遮蔽物,就怕影響了呈現效果。

台灣當代藝術家 焦聖偉:「現在牆壁很多部分是吸水的,顏色畫上去它沒辦法吸進去,那這種狀況畫的話,硬要畫的話,就很容易久了以後太陽曬,它很容易會剝落,因為它沒有辦法吃進那個,牆壁的毛孔裡面」。

天氣一放晴,焦聖偉就投入畫畫的世界裡,但一到下課時間,他就變身孩子王,和小朋友們打成一片。這是南堯幼兒園,第一次有台灣人的造訪,但其實早在13年前,台灣和雲南麗江,就因為愛的串連,結下濃濃的緣份。

「謝謝台灣的叔叔阿姨,來看望我們,大家好,好,讓你們久等了」。

2006年至善基金會,推出少數民族女童助學專案,台灣認養人的助學金,為許多渴望上學的大山女孩圓夢。這一份愛不曾間斷,甚至向下扎根,2014年開始的雲南幼兒照顧計畫,陸續資助7所幼兒園,捐贈教玩具和設備,並在幼教專家蔡延治老師的帶領下,麗江傳愛志工團協助培訓師資,把學前教育的專業觀念和作法,帶進大山部落,成為偏鄉幼兒園最有力的後盾。

台灣幼教專家 蔡延治:「每個孩子每個兒童,都是我們人類最寶貴最珍貴的,

所以不分政治,不分種族不分膚色,在雲南這是一個,資源比較缺乏的地方,所以我覺得,這邊最需要的就是,對老師多一點提供新知,給他們多一點培訓,讓他們可以獲得,外界已經很成熟的,這些教育的方法」。

台灣志工團實習老師 林家薇:「因為他們娃娃的櫃子有點少,然後他們有食物

(玩具)跟那邊娃娃,所以就是想說,把食物跟娃娃分開,然後這邊就是專門做一個,可以放食物類東西的櫃子」。

利用現成材料,再生更多資源,她是就讀台北大學幼教系的,大四學生林家薇,當其他大學生都在歡度暑假時,她和同學高語岑,連續兩年到雲南大山中,擔任志工老師。

台灣志工團實習老師 高語岑:「扮演區,扮演區裡面有什麼呢,娃娃,還有一些小小的水果玩具」。

將教室分類成多個區域,每一區依不同功能設計佈置,讓孩子選擇自己有興趣的角落活動。小單位的角落教學,有別於傳統上課,呆板地排排坐,老師也不再強勢主導,轉變為輔助和引導角色。

台灣志工團實習老師 高語岑:「角落教學可以讓幼兒,就是在學習區裡面自主學習,就是每一個地方,他都探索過後,他可以慢慢地發現,自己的興趣是什麼,然後比較喜歡做什麼事情,就是不會是老師,統一教某些事情,然後學生就只能就是,自己就是聽老師所說的,沒辦法自己選擇」。

雲南南堯幼兒園老師 金玉萍:「我們畢竟是鎮上的幼兒園,條件也沒像城裡那麼好,所以我們就是條件的限制,(以前)玩具特別少,然後因為條件有限制,所以我們也就沒有分,然後我們這邊,老師也不是很多,首先就是,保持小朋友的安全」。

角落教學在台灣,已有40年歷史,但中國許多偏鄉小鎮,卻因為資源不足,一直無法執行。而位在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的南堯村,距離最近的城鎮,至少1個小時車程,不少學生的家,在山的那一頭,為了上學得走崎嶇山路,還有些孩子回家路太遙遠,只能住校以校為家。

下了晚自習之後,睡覺的時候,是跟他們的哥哥跟姊姊,和老師給他們照顧。

一間房四張上下舖鐵床,幼小的弟妹和哥哥姊姊住一起,小小的床舖常擠兩個人,除了棉被和生活用品,幾乎看不到其他裝飾,這樣的場景,不只發生在南堯。中國幅員廣闊,城鄉差距嚴重,父母到外地工作打拚,孩子留在家鄉,根據統計,一年在中國鄉下的留守兒童就有八千萬人,像是南堯幼兒園,幾乎五人當中,就有一位住校生,週末才能回家。交通的不便,剝奪了他們和家人共處的童年,但教育卻不能因此被阻礙。

台灣至善基金會執行長 洪智杰:「從我們過去在台灣,服務原住民的經驗,我們有理解到,孩子其實在距離交通上,還有經濟上還有文化上,種種的不便利,會造成學習發展的限制,所以我們就開始從,幫忙中學生去念書開始,一直往下現在延伸到,這個幼兒發展的項目」。

台灣藝術家 焦聖偉:「如果你們畫得很漂亮的,說老師我幫你畫了一隻兔子,老師我幫你畫了一隻牛,我就會把它,畫在下面的牆壁上,好不好」。

這一天,焦聖偉的身分不是畫家,而是焦焦老師,陪伴中班的小朋友畫圖,DIY繪製T恤,在豐富充足的畫具,繽紛的顏料色彩環境下,孩子們的創意沒有框架。而大班的學生不拿畫筆,而是即可拍相機,大夥走到戶外,整個學校都是小朋友的教室,用孩子們的視野,記錄下校園的美。

台灣藝術家 焦聖偉:「可以近一點點,小的東西可以近一點,大的東西不行」。

無論是最愛的溜滑梯,校園裡的鮮花,還是同學的身影!保持好奇心勇於創作,每個人都能當藝術家, 這是焦聖偉,最想傳遞給孩子們的訊息,而這些行前訓練,為的就是共同完成最後一項任務。

台灣藝術家 焦聖偉:「主要是希望說,這張作品裡面有,小朋友或是老師,留下的一些痕跡,這樣這整幅畫,才會對孩子們來說,有一個一項共同的回憶,會比較有意義一點」。

原本老舊斑駁的牆面,透過焦聖偉的巧手,映上美麗的南堯印象,就等孩子們的最後點綴,讓小小藝術家們自由揮灑。

焦聖偉 台灣藝術家vs.南堯幼兒園學生:「那個是棒棒糖,你是棒棒糖,你看他要表演了,螺旋型的,那個是棒棒糖」。

不只學生還有家長和老師,也拿起畫筆塗鴉,僅管只是幾條線幾個圓點,甚至是看不出形狀的圖案,卻都是焦聖偉眼中,最美的作品。

台灣藝術家 焦聖偉:「那些孩子的參與,可能就是亂數,但是對我來說那些不穩定的,才會造成這張畫的,獨一無二的特質」。

南堯幼兒園學生:「媽媽,那兩個圓是我畫的,哪個哪個,這兩個是他畫的」。

放學時,驕傲和家人分享自己的畫作!台灣志工團無法永遠陪伴,但這面屬於大家記憶的牆,將佇立在深山裡的南堯幼稚園,留下台灣人的愛。

台灣藝術家 焦聖偉:「他們的創作,也跟我們一起,變成這邊很繽紛的色彩,然後等到他們有一天,看到這上面的畫,會想起我們,就很多人很多人,很多愛在他們身邊,以後家長送小朋友來的時候,都會看到這一面牆,會有不一樣的心情,這是我最開心的一件事情」。

台灣志工團實習老師 高語岑:「來這邊服務是,除了可以幫助到小朋友以外,其實也可以增加自己的經驗,比起在台灣,就是可能在旁邊協助,在這邊我可以更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才能夠親近小孩,怎麼說話,才能夠讓小朋友聽得懂」。

台灣志工團實習老師 林家薇:「我們進到裡面,可以實際的跟他們接觸之後,會聽到很多他們的故事,然後我覺得這是,讓我就是非常印象深刻,也非常感動的」。

小朋友綻放的笑顏,是志工團最寶貴的回饋!台灣人跨越2000多公里,在偏遠的雲南麗江大山部落,播下愛心種子,期待它的成長茁壯,也用這份真情,為孩子們舖了一條,更寬闊的成長之路。

台灣當代藝術家 焦聖偉:「我們這邊有沒有看到一棵樹,有沒有?有,樹快倒了,風太大了,有沒有看到果實?沒有,你們幫我加果實跟花好不好?花到處都會長對不對?屋頂這邊會不會長?會長對不對,你們到處都可以,這一片都可以畫」。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