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升溫全民普篩? 專家建議:區域防治

戢靜璇 潘建任 報導  / 台北市

疫情升到第二級警戒,讓許多民眾憂心社區內到底有多少潛在感染者,而要怎麼找出這些感染者,是不是要全民普篩?前疾病管制局局長蘇益仁就說,普篩的工程太浩大,建議用「區域防治」的方式,也就是說像群聚感染出現在羅東,那我們就進行鄉鎮篩檢,把鄉鎮中的感染者找出來;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也說不需要普篩,因為新冠病毒潛伏期長,普篩要驗出確診機率很低。

本土病例天天新增,台灣到底有多少隱形傳播鏈,民眾很擔心,是不是該全民普篩了,民眾張先生說:「要,不放心出去玩。」民眾彭小姐說:「不用。」

雖然疫情升溫 但民眾感受不同,到底需不需要普篩,專家們說就算普篩也解決不了問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說:「普篩基本上是沒有效的啦,我們很多那個病毒感染者要14天的潛伏期,你才有發病你才會知道說他有沒有病毒,普篩是耗費了好幾億以上的一個錢。」

專家也提出擴大篩檢方法,前疾病管制局局長蘇益仁說:「那你如果說要把那個像台北市,新北市,新北市那麼大,就把鄉鎮的居民做一個普篩,那這樣量不是很大嘛,那在第一時間能夠做,就把那些隱形的感染者,找出來馬上隔離,這樣避免疫情擴大。」

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說:「因為非密切接觸者因為他的人數非常眾多,那這些人裡面很多都是會有感染的,那不是像我們一般認為說只有密切接觸才會得到病毒,那這些人你如果沒有把他篩查出來,沒有給他管束到,那他們就會到處去散這個病毒。」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謝思民說:「像是我們之前台大醫院在收治了好幾位確診的感染者,之後我們就有針對我們的員工來進行一次篩檢,針對這個高風險的情況之下,就很清楚的範圍之內,這樣的篩檢會比較有意義。」不盲目篩檢,當務之急,民眾做好防守比找出感染源頭重要,自我防護落實,把傳染鏈徹底斷開。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