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蓁倪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本土疫情大爆發,確診人數已經連6天破千例,中央疫情流行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提醒,近期疫情可能還會有大規模的展開。重症醫學博士黃軒今(21)日分享「6大脫險工具」教人如何自保,包含台灣社交距離APP、自備快篩工具、了解自己身體狀態、家裡常備藥品、心情溫度計和危及快篩電話。黃軒醫師也提醒,如果有喉嚨痛、咳嗽或是流鼻涕等狀況,持續了3天以上,那麼最好做一下PCR篩檢或是快篩。
醫療量能有限 人人必須自保
面臨嚴峻疫情挑戰,醫療量能可能無法負荷,黃軒今日在個人臉書分享,表示病毒散播速度太快、太廣,也相當多人染疫,台灣在一時之間已經是「人人有險的地步」,疫情之下民眾該如何脫險,他也整理以下6種脫險工具:
1、 安裝社交距離APP
此APP是由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開發,為行政院及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合作的防疫APP,如果你符合告警條件(曾與確診者於2公尺內接觸2分鐘以上)的用戶手持裝置會出現APP告警畫面,並由用戶自主向衛生單位通報。
APP主要透過藍牙比對你與身邊的人之距離,並記錄最近 14 天內的接觸史。大家於外出活動時可能會接觸不特定風險人群,而這些接觸到的風險人群,如果有人後來確診 COVID-19,APP可輔助於第一時間通知曾與確診者有接觸之人員,發掘可能的風險個案。
2、 自備快篩工具
快篩試劑有5大使用時機
一、 和確診者有接觸史
二、 跟確診者足跡重疊
三、 居住的地方是omicron病毒熱區
四、 一直反覆出現呼吸道症狀
五、 出入醫院慢性疾病的高風險族群
不同的居家身份快篩次數也不一樣,若是居家隔離者,先安排1次快篩或PCR,之後在隔離期滿當日再快篩1次,總共2次;而居家檢疫者則是在入境後先採檢1次PCR之後,在10天檢疫期滿時再快篩1次即可,總計1次。另會提供備用快篩試劑1支,如果出現症狀時仍然可使用。
3、 了解自己症狀、不自亂陣腳
Omicron 病毒,大部分是無症狀為主,若有症狀,也似輕症狀為主。常見的5大症狀為頭痛、喉嚨痛、流鼻涕、打噴嚏、身體疼痛等,這些症狀都跟感冒類似。但若是以上症狀持續3天以上,最好還是做一下快篩或PCR檢測。
4、 常備一些藥物
由於Omicron 病毒似感冒症狀,民眾可以準備的藥品,也是跟一般緩解感冒症狀差不多
第一,乙醯胺酚可以解熱止痛,包括喉嚨痛、發燒、頭痛;
第二,止鼻水藥(抗組織胺),可以緩解流鼻水、過敏症狀。
第三,是止咳藥,那是因為Omicron 病毒感染引起的大部分都是乾咳
第四,腸胃藥,不少人感染Omicron後會腹瀉,腸胃藥可以止瀉或緩瀉,減緩腸胃道蠕動。
但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就不要一直吃,而是可以訊視會診看醫生來診治才正有確
5、 心情溫度計
在病毒肆虐期間,專業人員在乎的就是:症狀變化、病毒變化、身體變化!別忘了你的「心情變化」,可由你測試一下,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尋找專業人員心裡治療或輔導,以免影響家庭和諧生活。
6、 電話留給有需要或緊急的人
多數感染者症狀輕微,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還是要立即撥打求助電話,在台灣,共有三條緊急專線:119、衛生局或1922,協助立刻就醫。
疫情危險時期 醫:加強版防疫新生活
最後黃軒醫師也說,現在是Omicron病毒亂跑的危險時期,必須建立「加強版的防疫新生活」,也就是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距離」之外,還必須加上「戒菸、戒酒且不能熬夜」。
黃軒醫師期待人民可以達到足夠的疫苗覆蓋率、有足夠的抗病毒藥物、也有足夠快速的篩檢工具,「在『充分準備下』,全民才可以進入『人工與自然的群體免疫』狀態下脫險,才是真實未來存在的生活。」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