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紹安 江煜文 報導 / 台北市
明(12)日開始,有三類族群,只要快篩陽性就視同確診,今(11)日指揮中心也公佈相關指引,首先必須要先將自己快篩陽性的卡夾跟健保卡一起拍照,然後利用遠端視訊,認定是否有確診,對於第一線醫院的醫師來說,可以減緩醫療量能;不過對於基層醫療院所而言,要上傳確診者的相關資訊,就要花上大把時間,也呼籲中央,要將系統進行調整,否則工作量大增,恐怕不堪負荷。
只要滴下幾滴檢體,有沒有確診,直接見真章,指揮中心宣布12日起有三類人,快篩陽性就認定確診,包括居家隔離、居家檢疫、,以及自主防疫者, 北市聯醫內科醫師姜冠宇說:「在快篩取代PCR政策一實施之後,那PCR的需求量就會整個下降非常多,我們就會讓PCR的量能,是讓給那種有症狀但是連續快篩,都篩不出來(的患者)。」
醫療量能,南韓新加坡的例子,新加坡PCR早就快篩取代PCR,需求量下降非常多,能有效降低醫院PCR篩檢量能,將資源留給真正有需要的人,操作方式也出爐,將快篩陽性的檢測卡匣,寫上姓名和日期,再和健保卡一起拍照上傳,給遠距視訊診療的醫師,經過醫師評估之後,就會將陽性結果通報到中央的,法定傳染病系統,接著就在家等待地方衛生局,安排收治隔離處所,但如果病患或醫師對確診結果有疑慮,該怎麼辦?
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說:「如果兩方面認知有差異的時候,那怎麼去解決啦,那個測試線已經很明顯,顏色很明顯當然沒有疑義,怕的是說那個測試線,那個陽性線很微弱,到底要判定是陽性還是陰性,這個才是問題啦。」視訊怎麼認定,如果T值很淡要確定他有沒有確診,會有問題,除了視訊問診之外,對醫師而言,要上傳確診資料,也會有狀況, 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說:「進到CDC的網站的傳染病通報系統,裡面去通報,那花的時間其實也蠻長的,要填寫病人基本資料啦,確診日期什麼一大堆事情。」
法傳要打的資料太多,中央跟健保署的系統不一樣,不方便,醫師表示,從視訊、紀錄病例到通報法傳系統,完成整個流程,至少要花上半個小時,也向中央喊話,能分散醫院醫療量能大家共體時艱,但對於基層醫療院所,實際操作執行面的問題,中央也不能忽視。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