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資源減少 澎湖、苗栗放流貝類魚苗盼復育

漁業資源減少 澎湖、苗栗放流貝類魚苗盼復育 | 華視新聞

黃茹暄 報導  / 苗栗縣

受到海洋環境改變與民眾飲食習慣影響,魚獲量逐漸減少,復育漁業資源成為靠海縣市都需要考慮的議題。澎湖縣近年來持續放流螺貝類,本月1、2日也放流40多萬螺苗,經過多年累積,漁民反應相當良好;苗栗縣也在今(2)日帶領國小學童放流1萬多尾黑鯛魚苗,呼籲民眾捕到體型小的魚類時,為海洋保育進一份力,將小魚放回大海。

螺貝類產量大減 澎湖多年來放流有果

受到海鮮產量銳減影響,澎湖縣政府推出「海洋活化12箭」政策,放流不同海洋生物,其中,螺貝類從進幾年起就開始由農漁局種苗場放流,今年9月1、2日在四個海域放流40多萬隻螺苗,當中又以活存率高的水晶鳳凰螺為主。此次放流,估計可為澎湖帶來240萬漁業產值。

近年也因保育聲浪大起,澎湖縣府不再公布魚苗放流地點,避免有心人士故意在放流後捕撈,好讓海洋生物順利成長。

苗栗縣府率學童放流魚苗 機會教育海洋保育

除了離島澎湖,本島的苗栗縣也響應國際慢魚運動,推廣吃在地、吃當季和適量吃魚,盼民眾更加重視漁業復育並認識漁業。2日,苗栗海洋觀光季在通霄新埔漁港,由縣長徐耀昌與新埔國小全校70多名師生一同放流1萬多尾黑鯛魚苗。徐耀昌也呼籲,捕撈到體型小的魚類應放回海洋,維護海洋多元生態。

縣府也提醒,該次放流的魚苗經過挑選,皆適合生存於苗栗海域,民眾若要野放魚類,務必經過相關藥物檢測,且必須慎選合適海域,避免當地原生生態遭受破壞,反而傷害了海洋環境。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