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 台北市
財經專家丁學文,今(9)日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通貨膨脹的未來趨勢。今年上半年,華爾街股市創下1970年以來最大跌幅,全球經濟前景並不樂觀,而且這一次的惡性通貨膨脹有別於過往,有哪三大趨勢?政府單位該如何因應?來聽專家分析。
幫你讀懂全世界,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丁學文,今天要跟大家談的,還是到現在為止,仍然揮之不去的通貨膨脹,大家看到通貨膨脹的消息,一個接著一個,但是都不是好消息,可是我們看到的是,全球央行越來越像是陷入一個驚慌失措的境地,6月29日在葡萄牙舉行的,ECB歐洲央行的政策論壇上,我們看到全世界三大巨頭,包括FED的主席鮑爾、ECB的主席,還有英格蘭銀行的主席,三大巨頭異口同聲告訴我們,低通膨跟低利率的時代,不會再回來了,全球央行應該致力於壓制通貨膨脹,以免更糟糕的經濟狀況出現。
這非常不同尋常,因為大家去看不到6個月前,其實這三大巨頭,對於通貨膨脹可以被有效的控制,還是很有信心的,為什麼在短短半年之後,有這麼大的變化,當然大家看到,最近美國出現的經濟數據,包括消費者的支出開始走緩,還包括企業的獲利不如預期,在6月30日剛剛結束的2022年上半年的華爾街股市,更是創下了1970年以來,最大的跌幅,全世界的經濟,確實籠罩了烏雲。
而在他們3個的發言裡面,也看到很多類似的一些說法,譬如說FED的主席鮑爾,已經嚴肅告訴我們,通貨膨脹可能不但揮之不去,它還會改變很多經濟運作的方式,而在這個經濟體系裡面,有一股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力量,正在推升所謂的通貨膨脹,我們也看到ECB的主席,1他也跟英格蘭銀行的主席Andrew Bailey,同時告訴我們,其實經濟體系的運作,可能已經再也回不去,所謂低通膨低利率的情況,這些情況其實非常地明顯,確實通貨膨脹,大家本來覺得,它不會上升得這麼快。
以美國來說在去年4月,所謂的消費者物價指數,還有4%左右,到現在8.6%其實很高,我們也看到歐洲,更沒有想到俄烏戰爭,造成整個能源跟糧食的上漲,所以在這半年,其實整個通貨膨脹的發展,確實好像看起來越來越惡化,底通貨膨脹的未來會怎麼走,其實最近也有各種不同的智庫,或者數據出來,譬如說FED的一個經濟分析師Jeremy Rudd,最近就發表了一段言論,他說現階段,全世界央行對於政策的作用,還有所謂這個經濟體系的理解度,其實是不如1960年代的,代表說其實現階段的央行,是隨機應變邊走邊看。
另外我們也看到,摩根史坦利做了一個模型,針對全世界數百萬篇,有關通貨膨脹的文章的流量,做了一些分析,而這個模型發現,其實在美國跟歐盟,對於通貨膨脹未來的發展其實是最悲觀的,事實上我們也知道,這一次全世界通貨膨脹的,始作俑者確實是美國,因為呢自從疫情爆發之後,擴大的財政紓困,還有所謂報復性的消費,造成供不應求,是通貨膨脹的第一槍,後面的俄烏戰爭、中國封城,正造成通貨膨脹,開始走向停滯性的通貨膨脹,或惡性通貨膨脹的發展,不過呢現階段,我們還是要仔細去看一看,未來通貨膨脹到底會怎麼走。
在這一次6月29日的會議完之後,比較值得注意的是有3個,跟之前比較不一樣的跡象存在,第1個就是各地的企業開始面臨,工作人員對薪資上漲,調升的一個要求,在這裡面,我們其實看到非常多的跡象,譬如說我們看到英國,開始罷工,我們看到德國的工會,開始要求7%到8%的調薪,更不要說呢,其實最近我們看到很多國家,開始在調升最低薪資,包括德國、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甚至上調了最低薪資1倍以上,所以呢其實各地工作人員,或就業市場的薪資上升的要求,對通貨膨脹當然是第1個,我們看到的不一樣的跡象。
第2個就是說,現在通貨膨脹的黏性越來越強,譬如說以全世界通貨膨脹,相對比較低的日本來說,1年前只有7%到8%的人,覺得通貨膨脹在未來,會形成一個負面的影響,可是現在即使在日本,也有20%以上的民調的調查(受訪)者發現,他們覺得未來1年,通貨膨脹是揮之不去的,那最後最重要的一點,當然就是說全世界的企業,它所謂轉嫁成本的壓力越來越大,我們最近其實看到,很多的企業開始在對外抱怨,就是說他們的成本,因為不停的上漲,不能轉嫁給消費者的壓力,其實變得越來越大。
這3樣東西都是告訴我們,通貨膨脹的情況,不但跟以前不一樣,現在我們看到央行的決策官員,可能也從來沒有面對過,像這一種高通貨膨脹的時代,而通貨膨脹如果繼續上升,當然會影響全世界的經濟衰退,這也是全世界央行,在最大的一個難處,也是進退失據最大的一個困難,總而言之通貨膨脹的議題,到現在其實沒有紓解,通貨膨脹在未來1年,包括2022年下半年到2023年,仍然會困擾我們。
而這後面會影響的,除了所謂經濟體系的運作之外,影響所有國家,在產業政策的運作,我覺得稍微的通貨膨脹是好的,可是過度惡化的通貨膨脹,絕對會方方面面影響到,整個國家的運作,我覺得這也是台灣的政府官員,必須開始嚴肅面對的一刻,以上就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通貨膨脹最新的變化的一個議題分享,希望大家喜歡,我們下次見。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