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你讀懂金融時報 美氣候法案受矚目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財經專家丁學文,今(23)日要替大家導讀的是《金融時報》社論,指出美國國會通過氣候法案,對減緩地球暖化、綠能轉型意義重大,雖然現在起步有點晚了,不過對國際社會來說,還是期望能發揮一點領頭羊的作用。

幫你讀懂全世界,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丁學文,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Financial Times》,倫敦《金融時報》最新的一篇全球社論,這篇社論其實是給拜登政府很大的一個稱呼,他在主標題上寫的是氣候Bill,Climate Bill,就是氣候變化法案的通過,其實真的有可能可以改變全球氣候變化的危機。

補充標題寫的是,其實在兩極分化的美國政府體系裡面,拜登證明了,突破還是有可能實現的,可見其實倫敦《金融時報》,對這一次美國的Climate Bill,氣候變化法案能夠順利過關其實是給予極高的稱讚。

事實上很多人到最後發現,今年的暑假確實非常地熱,大家也知道氣候變化的壓力越來越大,所以其實我們人類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去解決,自己面對的氣候變化的問題,所以這一次在共和黨的支持之下,美國國會參議院能通過這氣候變化法案還是值得大家來稱讚的。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裡面除了衛生保健之外,最重要有一個清潔能源,而這個清潔能源對於美國再過來能達到2030年之前的脫碳的目標,其實雖然不可能完全達到,但是有樂觀的一些訊息出現,而這個氣候變化法案的通過,其實有兩個引申的含義,它這一次包括了3690億美元,可以有效的帶動私人投資,因為現在美國包括矽谷,還有科技的發展,還是在全世界氣候科技上獨領風騷。

所以不管是對於風力,太陽能電動車甚至氫能源,甚至小型核反應爐,的一些科技發展,我想都會帶動民間,尤其資本市場的追隨,這個對於亟需要資本發展的氣候科技,或者氣候變遷的壓力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

第二個美國這一次能夠首當其衝帶領大家去表態,他對於綠色轉型的支持,我想對全世界現在COP26之後,稍微減緩的氣候應對方案來說也是正面的,當然比較不好的消息是,因為裴洛西的訪問台灣,所以中國宣布,本來要跟美國的氣候對話暫停,不過比較可喜的是歐盟的德國,還是通過了一個1770億歐元有關氣候應對的法案。

總而言之,我們現在其實經過2022年之後,大家都知道,氣候變遷的壓力越來越大,尤其俄烏戰爭之後的能源危機,也讓大家感覺到能源的問題必須解決,在這個時候,美國能夠有這樣的表態,我想不管怎麼樣,對於全世界的氣候變遷問題,還是一個正面值得鼓勵的訊息,以上就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有關倫敦《金融時報》,全球最新社論的分享,希望大家喜歡,我們下次見。

點我看更多華視新聞>>>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