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欲振乏力 我產業結構亟待調整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財經專家丁學文,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議題是,全球一直還沒擺脫經濟衰退的陰影,台灣的GDP也再度下修,中研院專家更指出,我們的產業結構,已經面臨不得不改弦易轍的關鍵時刻。

幫你讀懂全世界,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丁學文,我想暑假總算快要結束了,所以今年以來非常難得的酷暑,也總算慢慢到了尾聲,不過全球的經濟情勢,看起來還是非常地紊亂,我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通貨膨脹的陰影一直揮之不去,不過最近美國公布的一些數據,好像有比較樂觀,所以有關鷹派或鴿派的各種說法都開始出現,經濟衰退到底會不會來臨,停滯型通貨膨脹到底存不存在,都成了現在所有的財經界裡面的人,最關心的一個焦點。

我們在8月10日,看到美國的勞工部公布,7月份最新的CPI指數8.5%,難得的好消息,因為跟上個月比起來9.1%,確實已經開始走緩,所以很多人認為其實美國的經濟,開始有一些樂觀的跡象出現,不過其實我們也知道,站在台灣我們感受最深的,其實就是裴洛西眾議院院長的來訪,造成了台海的危機,同時間8月5日我們又看到《彭博社》的報導,半導體全球的銷售連續第6個月放慢,更不要說美國剛剛通過的通貨膨脹的降低法,這個法案也代表說,其實通貨膨脹的壓力還在,這也難怪其實在美國的FED,其實有關鷹派的說法,還是非常強勢。

事實上我們認真來看,7月28日我們就看到了美國的GDP,連續第二季度陷入收縮,按照經濟學的定義來說,其實已經進入了衰退,不過我們看到,其實美國的很多的官員,包括美國的財政部長葉倫,馬上出來反駁說,兩個季度的收縮,並不代表真正的經濟衰退,還要看真實的經濟活動,同時我們也在白宮的網站上,看到白宮特別登出了一個文章,強調其實美國的經濟衰退沒有來,在這種情況之下,到底我們應該怎麼去看未來的經濟環境,是真的通貨膨脹開始趨緩,還是其實經濟衰退的陰影,並沒有真的release。

我們從FED的主席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的談話,其實也可以看出端倪,他一直強調FED現在主要任務,當然是壓制通貨膨脹,不過就業市場也是他關心的重點,果不其然在8月5日,我們看到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最新就業數據,讓人眼睛一亮,首先失業率降到了3.5%,就業數據呢,其實甚至比原來預期的多了2倍,將近53萬個就業工作機會出現,所以整個來看,好像美國率先從泥沼中,有機會往上走,事實上認真來說,現在這個世界,其實鴿派跟鷹派都可以找到理由,去支持自己的論點。

所以難怪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前得主Paul Krugman,Paul Krugman特別去強調,現在其實每個經濟學家,都有極度的自由,可以在一定的數據裡面,找到支持自己的論點。事實上我們也知道,其實通貨膨脹或者是經濟衰退,本來就很難預測,譬如說2007年到2008年的金融風暴的時候,那個時候其實甚至是,雷曼兄弟已經出事了,我們看到很多經濟學家還是認為,美國不會陷入經濟衰退。

不過事實上事後證明,其實在最好的時候,經濟學家也會看走眼,更不要說這一次大家都心知肚明,從2001年開始,雖然有暫時的金融市場的繁榮,不過通貨膨脹越演越烈,更不要說進入2022年之後,俄烏戰爭中國封城,能源跟糧食的價格持續往上走,這一波通貨膨脹,確實打得已開發國家,包括歐盟跟美國不得不趕緊升息,全世界其實也因為升息,抑制了經濟增長,所以經濟衰退的陰影,才會越吵越凶。

拉回台灣我想我們看到台灣,最近主計處也公布了一些數據,首先下修了GDP的增長,從3.91%降到3.76%,甚至對2023年的經濟成長,再往下調到3.05%,不過同時對通貨膨脹的預期,倒是調低到3%以下,表面看起來,好像台灣其實不管在GDP的增長,或通貨膨脹的情況來說,表現得好像比全球很多的國家,相對有韌性,不過我們也要注意,這裡面還是有幾個盲點,首先我們看到中研院的院士王平先生,他其實特別強調,台灣其實在現階段,還是有面臨幾個挑戰,首先就是說,台灣的內需主要都是初級需求,可是隨著全球經濟需求的減緩,其實也會影響到台灣的出口產業。

另外第二個就是台海的危機,其實造成台灣70%跟大陸的出口,產業也會受到影響,更不要說其實半導體,現在已經成為各國的國安產業,所以未來台灣護國神山,半導體能不能持續,也是我們值得觀察的,總而言之,我覺得台灣現在也到了一個,不得不改弦易轍的關鍵時刻。

因為大家知道,過去台灣賴以成長的經濟,主要以硬體代工製造為主,可是隨著全世界,越來越重視供應鏈的韌性跟經濟的韌性,其實軟體服務的發展,其實在未來會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在供應鏈韌性裡面,所以台灣怎麼去塑造良好的新創產業,協助軟體服務業能夠發展,我想在未來,台灣的整個經濟發展裡面,會扮演重要的角色,我覺得也是台灣政府在下個階段,不得不認真思考的重要議題。

以上就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有關全球財經狀況,最前緣的最新變化,希望大家喜歡,我們下次見。

 

 

 

點我看更多華視新聞>>>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