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光 葉耀天 報導 / 台北市
九月十八號,聯合國召開第四十八屆年會,波羅的海三小國的領導人終於踏上了講台,接受各會員國的道賀,歡迎他們加入聯合國,這一步,他們走了將近五十年。波羅的海三小國的命運是坎坷不平的,從十七世紀開始就飽受鄰近大國的欺凌,直到一九一七年沙皇垮台以後,才相繼宣告獨立,擁有自己的主權,並且獲得歐美國家的承認,不過二十年後,三小國的命運卻又落入別人的手裡。
立陶宛、拉脫維亞與愛沙尼亞這三個弱小民族,雖然失去國家主權,被強行併吞,但是他們各自擁有自己的歷史,自己的語言與自己的文化,獨立的意願不但沒有被強權磨滅,反而愈來愈烈。
八○年代末期,隨著戈巴契夫改革開放的進展,三小國力爭獨立的意願就更表面化,尤其受到東歐變革的鼓舞,三國人民連結成統一陣線,展開獨立運動,立陶宛率先於去年三月宣布恢復獨立,蘇聯軍隊的血腥鎮壓,不僅擋不住這股風潮,更促使九成以上的立陶宛人民,投票贊成獨立。
今年八月,蘇聯一場驚天動地的改變,不僅改變了這個共產主義老大哥的命運,也給予三小國獨立的時機,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相繼宣布完全獨立,三小國終於獲得五十多個國家承認,並且加入聯合國,重返國際舞台,正當各國給予波羅的海三小國肯定的掌聲同時,在國內也有部分人士主張參照三小國的獨立模式,以台灣的名義加入聯合國,有二十多年聯合國事務經驗的薛毓麒大使指出,兩者根本不能混為一談。
歷史背景的差異,固然不能把我國情形與三小國相提並論,而就目前聯合國情勢來看,要以台灣為名申請加入聯合國,更是一條不通的死胡同。
事實上,在中共擁有安理會否決權的情況下,以「台灣」國號重新加入聯合國,固然不通,而它所帶來的影響,也危及中華民國現有的外交關係。
重返聯合國,恢復代表權,當然是政府與國民共同的願望,但是這條路也正如,波羅的海三小國的所經歷的一樣,必須經過時空的考驗,不僅漫長而且艱辛,在現階段,更改國號申請加入雖然是危險的,不過,以中華民國名義重返這個國際舞台,也面臨了友邦支持是否足夠的問題,因此加強兩岸關係,緩和中共阻力與推動務實外交,爭取世界各國的支持,才是現階段努力的方向,否則,加入聯合國的主張只會帶來社會不安,內部分裂的惡果。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