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終於走出去了(四)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對於總統的元首外交,以及政府的務實外交,國內有些人認為在國內天災事件不斷的時候,政府施政應該是內政重於外交,不應當有凱子外交的作為,但是更多人認為,內政和外交其實是一體兩面,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所謂凱子外交,並非實事,到底我們的務實外交和內政發展之間,有什麼關聯,政府有沒有當凱子?

  在李總統率領政府官員及企業界人士跋涉萬里,遠赴中南美洲為拓展務實外交及經貿商機努力時,國內有一種說法,認為當我們國家正逢颱風水患,治安亮起紅燈的內政問題時,國家元首似乎應當以內政為先,而不必要太著重於消耗大量資源的外交爭戰,尤其沒有必要引發兩岸之間的緊張對立。

  這種「內政為重」的看法當然有它立論的基礎,但是卻忽略了目前中共對我們虎視眈眈的時候,如果我們走不出去,而只能被中共在國際間孤立,那麼我們生存的空間必然日益陝隘,最後甚至沒有辦法生存的空間。因此在我國經貿、旅遊僑民遍布天下的時候,沒有外交,台灣走不出去,就意味了國人在海外的權益沒有保障。,內政與外交當然要並重,絕不能忽略了外交的確保,台灣必須要走出去。

  其實常出國的人都有深刻的感受,李總統推動務實外交這十年來,我們國人尊嚴獲得了最大的進步和保障,中華民國護照這十年來在國外所受的重視,不可同日而語,這就是務實外交對國人的直接助益,及所帶給國人的福祉。

  台灣四面環海,幅員有限,如果要謀求未來更大的發展,就必須要走出去,必須要走進國際社會,使我們成為國際社會的一員,國家未來才有希望,試想,如果以往台灣沒有發展經貿,沒有將全球做為我們產品的腹地,我們能有今天的發展成就嗎?外交是使內政成就更為落實,使國人天地更為廣闊的必要途徑。

  這一次李總統率團赴中南美,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功能那就是要藉中南美為橋樑,來拓展美國市場,這點對國內而說,更是在美國對我商品貿易障礙逐漸增多的時候,一個發展空間擴大,對內政及國人福祉怎麼會說沒有幫助呢?

  經濟會主委江丙坤還指出,以往國人到東南亞或大陸投資,經常遭到輸美商品配額不足的問題,使得投資生產商品後,卻發生了商品無處銷售的問題,到中南美投資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而且還可以促進我們國家整個經濟國際化的發展,這些都是內政與外交相互配合的實例。

  由港澳地區選出的立委吳惠祖,身處兩岸關係最敏感的香港地區,對國際資訊有深入了解,他清楚的指出,內政與外交乃是一體之兩面。我們身為一個主權國家,不是中共所轄的一個省,當然有必要走出去,也就引起國際間對我們的關注,而可以使中共在「國際關心」的狀況之下,不敢對台灣貿然進行武力威脅動作,這樣也確保了我們的生存安全,而生存的安全則更是內政施政的最主要重點。

  李文朗立委則以,「兩岸在國際競爭並非零和遊戲」的觀點指出,目前世界趨勢認為兩岸應可以平行加入國際組織,像「世界貿易組織WTO」就希望兩岸平行加入,因此我們絕不能自我放棄參與國際社會的機會,如果我們連WTO這類國際組織都不加入,對國內經濟的打擊之大,可想而知,因此外交的拓展絕對是為國家的生存及國人的發展,開拓更廣大的空間,而不會是妨礙內政的落實。

  至於有人批評政府外交預算過多,擠壓了內政以及國內建設需要的經費,對於這一點,政大外交系主並李登科以實際數據指出,我國外交預算,並不算太多,而且外交預算也大多是用在我們自己身上,對國家發展有幫助,和內政當然是相互配合。

  事實上,我們不要比照談美國當年,「美援遍及全球」的自由世界老大哥的氣魄,單是以荷蘭這個歐洲小國家來看,他每年的援外金額高達國民生產毛額GNP的百分之二,而我國只占GNP的百分之零點零二,以這種比例來看,我們何必擔心會影響內政的發展,何不視為一種「昔日受惠於他人,今日回報顯胸襟」的回饋行動。

  最近外交部還推動一種,「策略聯盟」的拓展外交新型態,使我們和國際友人之間的關係,不再只是單純的「援助」或「投資」,而更是在擇定某一種發展策略以後,形成雙邊或多邊的聯盟形式,如此一來就可使我們和友邦間,形成榮辱與共更親密關係。

  李總統在薩爾瓦多和中美洲五國舉行高峰會議,奠定了我國成為中美洲自由貿易市場的一員,就是使我們國家和其他國家更加緊密團結,形成生命共同體的一個極佳策略,因此我們有必要協助這些國家的發展,使雙方的實質關係更堅強,那我們就不必擔心中共能成功的「利誘」這些國家,我們國際的關係穩定,國家內政自然也會比較安康而少動盪了。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