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消費辜振甫(快語台灣)

政治消費辜振甫(快語台灣) | 華視新聞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去世當然是新聞也當然值得報導,但是電子媒體的新聞台一整天每一節都報導,還延到第二天、第三天;平面媒體則從一版連到二版甚至三版,而且次日還有「續篇」。不奇怪嗎?雷根總統去世,美國媒體都適可而止,海基會董事長再重要會超過總統級?所以一定是「其中有詐」,值得推敲。

  把辜振甫之死做大只突顯一件事,那就是兩岸關係的重要。兩岸關係重不重要?沒有人會說不重要,但是不是重要到死了海基會董事長就「舉國同悲」?如喪考妣?恐怕這是媒體自我作賤,也是自我價值的投射。與其說這些媒體哀悼辜振甫,不如說哀悼兩岸關係之所謂「和解」已如春夢了無痕了。從九二年的「兩會談判」、到九三年「辜汪會談」、到九八年「辜江會面」,兩岸確實是處在「和談」的格局。然而,中共之所以對台灣釋出善意,必須放在中共自身的框架中來看。

  八九年天安門大屠殺之後,全世界不約而同的抵制、封鎖中國,一如過去抗議「種族隔離」的南非。然而只有台灣商人「唯利是圖」,大筆的台幣「錢進中國」、「摸石頭過河」,差一點「淹死」的中國,終於從可能滅頂的慘狀中獲得一絲生機。九二年兩岸「會談」,正反映中共「唯經濟論」的教條。

  馬克思說,下層結構的經濟,決定上層結構的政治、文化,台灣淹腳目的錢湧向中國,挹注中國之下才可能有九二年之後的一連串「和談」之局。所以,辜振甫之成為中共座上賓是「結構性」因素使然,然後才有辜氏出使的「不辱使命」,這是辜氏的成功。

  重點是,辜振甫死前有沒有向乃弟辜寬敏說:「台灣不能被中國吞掉?」辜家子女面對媒體詢問的回答是:「辜振甫經常說『中華民國不適合在共產制度下被統治』」,這是不同方式的相同答案,可見辜寬敏資政之言正確。有意思的是《聯合報》不當詮釋辜家子女的話不說,還明目張瞻的扭曲,更下流的是使用匿名的「辜家朋友」的話來證實自己的厚誣。

  這位不知是辜振甫什麼朋友的朋友說:「辜振甫向他說過,這個弟弟和自己的政治立場差很遠,很多做法他不以為然」。然而,兩位辜先生都是陳水扁總統的「資政」,不知道《聯合報》如何自圓其說?《聯合報》不但利用死人,也利用「匿名」,把自己的話硬塞到死人與活人口中,從而透顯的訊息是,大張辜振甫之幟,原來是為這樣的立場張目。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