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育仁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武漢肺炎(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趨緩,行政院擬推出振興券促進消費,目前討論最熱烈的就是「1000換3000」方案褒貶不一,對此國民黨今(27)日召開「振興券難振興」記者會,文傳會主委王育敏提出「給太少、發太慢、太複雜、太沒力」等四大問題,從政府之前的「紓困方案」為例,細節太多,項目太雜,讓申請的民眾抱怨連連,現在政府的「振興方案」又重蹈覆轍,不僅人民實拿金額不多,發放時程拖太久,領取及使用的方式更是繁瑣複雜。國民黨呼籲,振興措施應以「快速、直接、簡單、有效」為原則,才能真正達到促進消費、振興經濟的目的。
批「1千換3千」少又無效益 王育敏:要有更多誘因
對於振興券給太少的問題方面,王育敏表示,政府擬推出振興券,初步規劃是每人支付新台幣1000元可換3000元振興券,沒有排富及年齡的限制,但實際折抵後,每人僅實拿2000元的消費補貼,對比馬英九政府時期推出的3600元消費券,相差快一倍,如果依照民進黨批評3600元消費券效果有限的邏輯,補貼金額更少的振興券能有多少的效益?
王育敏指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國內消費市場幾近萎縮,促進消費是政府振興經濟的當務之急,不僅是國民黨倡議應該排富發現金6000元,全民消費救經濟,多位工商團體領袖也呼籲應該加碼到5000元。政府希望民眾多多消費,就應該提供更大的誘因,提高民眾的消費意願,振興經濟才會有效果。
批振興券發太慢! 王育敏:緩不濟急
至於振興券發太慢的問題,王育敏提及,根據行政院初步規劃的時程,振興券6月初宣布規畫,6月中啟動預約,預計7月暑假時才正式上路,但依照行政院長蘇貞昌的宣布,「若6月7日仍零本土病例,將擴大開放國內正常生活」,顯示6月初國內疫情應能平緩,民眾生活上的限制可望解禁,進入振興經濟階段,行政院卻要等到7月才啟用振興券,根本緩不濟急。
王育敏表示,經過五個多月的疫情肆虐,國內經濟已跌入谷底,很多商家或店家因疫情歇業,四月份失業率達到4.03%,創下近七年同月新高紀錄,政府的振興腳步如果仍瞻前顧後、裹足不前,可能讓更多產業撐不下,也讓許多陷入生活困境的百姓難以為繼,連民進黨立委都要求6月開始發放振興券,我們呼籲政府的振興作為應該及早施行,才能創造希望能達到的效益。
使用、領取太複雜? 王育敏:細節越多越複雜
對於振興券使用及領取上太複雜,王育敏認為,根據行政院研擬振興券發放的構想,不僅要發實體券,也要結合行動支付、電子票證和信用卡等多軌方式領取和使用,或許多軌的使用方式立意良善,希望能有多種使用管道讓觸及更廣,但相關的細節卻複雜繁瑣,除了使用上的限制多,哪些可以消費?哪些不能消費?讓民眾無所適從外,包括使用上如何折抵?手續費由誰承擔?能否找零?防盜用的門檻等問題,她強調,「細節訂得越多,混亂一定越多」,政府應該有更簡明的規範與說明,否則振興券只會變成換了名稱的「酷碰券」,使用上若仍是複雜難懂,也只會降低民眾的消費意願。
批蔡政府「馬英九情節」 王育敏籲拋棄成見
有關振興券不給力,王育敏強調,疫情已經逐步趨緩,振興經濟是下階段的重點工作,但蔡政府推出的振興券金額太少、動作太慢、程序繁瑣,讓疫情後促進消費、振興經濟的效益大打折扣。許多地方政府已經等不及中央的慢半拍,紛紛出招救經濟,高雄市長韓國瑜即宣布,6月1日起推出消費發票抽獎、景點免費、發放50萬張50元消費抵用券等,也發起「寄助高雄」活動,希望在疫情較趨緩之際,大家能一起參與,刺激買氣,協助高雄經濟復甦。
王育敏認為,許多地方政府的振興方案已經超前佈署,提出更有創意、更實際的振興措施,她呼籲行政院不應該等到疫情趨緩之後,才匆忙規劃振興作為,振興的時間拖越久,只會讓效果逐步遞減,反而是事倍功半。
最後,王育敏強調,世界各主要國家都以發現金方式來紓困振興、刺激消費,但蔡政府始終不願意接受國民黨「發現金、救經濟」的建議 ,又因為「馬英九情結」而排斥直接發放消費券,但振興券的規劃仍問題不少,能夠促動民間消費的效益難以評估。我們希望蔡政府應該拋棄成見,以人民利益為最優先考量,快速、直接、簡單、有效的振興方案,才是解決當前經濟問題的最好方式。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