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29 07:15

解嚴探親眾人返鄉 韓戰老兵有家不歸

解嚴探親眾人返鄉 韓戰老兵有家不歸 | 華視新聞

記者/王品棻  / 新北市

一九八七年先總統蔣經國宣布解嚴,在台榮民得以赴陸探親,在一片狂喜中,潘海波是少數家裡還有人在,卻不願返鄉探親的韓戰老兵。三十八年,他以國軍俘虜的身分,在解放軍的「陪同」之下,最後一次回到家鄉,在那之後,潘海波就不再過問家鄉人事。

潘海波來台後被編入海軍,小學畢業的他沒有特別的技能,靠著蔣中正的幾道命令只升到海軍中士,一九七二年退伍後憑著當兵的經驗,到船上討生活,跑遍世界各地,也在美國待了一段時間;當時台灣四處仍瀰漫著戒嚴的肅殺之氣,潘海波從國外把一封封的信寄到大陸,但捎了這麼多信,卻沒有一封是自已的。

「我有很多機會可以寫信回家,我還幫別人寫呢!但我自己從不給家裡寫信,打韓戰之後再也沒寫過...。」潘海波不寫信回家,並不是因為他的灑脫,而是海峽兩地分隔近四十年,家鄉早已不是老兵當年記得的模樣,當時許多老兵抱著期盼的心情,打了金鎖片、帶著大包小包的禮物回家鄉,但親人重逢了、祖墳拜了,變得卻不只是家鄉的景色。

「很多人回去了,看到親人抱頭痛哭,回來後才第一個月,四、五十封信就來了,打開來第一樣就是要錢,第二樣還是要錢,沒有了。」潘海波感嘆,「我們哪來這麼多錢?這家說別家多拿了,那家又說自己少拿了,怎麼辦?老兵賣了房子、賣了地,回去鬧了個不愉快,再回來,咚!自殺了。」潘海波比了個跳樓的手勢,透露的盡是對家鄉的失望。

「他們都覺得我們在台灣發了財,但我現在在台灣,我沒有發財。」潘海波領退休俸生活,一個人用還顯得寬裕,但看著其他老兵的返鄉經歷,潘海波擔心自己無力負擔。「過這麼多年,榮民之家的主任們對我很好,家裡人連我是生是死都不知道,幹麻回去呢?我不打擾他們。」

對老兵而言,家鄉是魂牽夢縈的羈絆,但此時此刻,潘海波已經把這份情,從遙遠的故鄉拉回台灣,落在一個毫無血緣關係的小女孩身上。談起這個從公車上認來的小孫女,潘海波眉飛色舞地炫耀:「我現在錢都不夠花,帶一個小朋友玩,他好乖耶、真的好乖,剛開始她都還沒上幼稚園,我很愛唱歌,但她唱歌唱得比我好耶!什麼月亮代表我的心阿,山南山北走一回阿,才幾歲,唱得都比我好!」

潘海波原本都是獨自到鎮上走走,在鶯歌認識這個小孫女後,他甘心當個老年「月光族」,每天一定帶著她出去玩,新竹六福村、台北木柵動物園、高雄六合夜市都曾留下兩人的身影,一天花掉他一萬元薪俸也不足惜;現在潘海波口中的「小朋友」已經唸到小學五年級,潘海波自認體力不如以往,改成每個月給她三千元讓她自己和朋友出去,但約好每週二一定要打電話聊聊天;採訪當天剛好是週二,潘海波想了一下便笑開懷:「就是今天,下午她就要給我打電話!」

一九八七年七月十五日解嚴,同年十月十五日行政院通過大陸探親辦法,潘海波當年選擇「不打擾」,卻意外於十多年後,在台灣找到他的親人。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