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 / 台北市
(德國之聲中文網) 台灣的台積電與鴻海12日宣布正式與上海復星醫藥簽署銷售1000萬劑的BioNTech新冠疫苗後,各方開始關注並揭露購買疫苗談判過程背後的政治角力。
台灣駐德代表謝志偉13日在個人臉書專頁發文透露,德國BioNTech與台灣疾管署在去年11月到今年1月上旬針對購買疫苗簽約的郵件當中,原先BioNTech在1月6日的郵件中承諾從今年3月至7月共提供台灣500萬劑疫苗,但在1月8日的郵件中,BioNTech換了個人回信,郵件中要求台灣將「我國」兩字改為「台灣」,在那之後合約簽署也無後續發展。
謝志偉在臉書貼文中寫道:「一月八日,對方換了個人寫回信,英文裡夾雜著「我國」簡體字來要求改為「台灣」時,就此磚落瓦掀,牆傾屋倒也。我們不必諱言,前述之事,當然就是『政治干擾』。」
謝志偉還透露,他認為整個疫苗採購過程應該感謝了包含一名德國經濟部的官員,以及身為「德台協會」(Deutsch-Taiwanische Gesellschaft)主席的資深國會議員Anita Schäfer,以及該協會的多位成員。
他寫道:「謝德經濟部,是因為相關部會。謝其國會議員,是因為BNT所在地(Mainz)是她的選區。他們兩位是代表官方的我和BNT高層就此台灣官民聯手採購疫苗案關鍵議題(例如「免責聲明」丶「原廠,原裝丶直送台灣」- 我真慶幸府院高層的堅持!)的橋梁。」
台灣總統府:中國是否政治力干擾不可言喻
此外,台灣總統府的人士12日也向中央社透露,整個BioNTech疫苗採購過程是透過台灣與德國政府,以及台積電與鴻海用盡全力才能突破。報導稱,讓中國政府轉向不阻礙台灣取得BioNTech疫苗的關鍵是日本與美國即時捐贈大量疫苗給台灣,此舉對中國造成極大的壓力。
總統府匿名人士告訴中央社:「美日援助台灣疫苗已超過487萬劑,民主國家對台灣『即刻救援』給中國產生極大壓力中國此時若不願放手,反而證明是中國在阻撓台灣購買疫苗。」
總統府人士也透露,在鴻海與台積電6月25日簽署與政府有關的法律授權文件後,兩間公司便開啟與BioNTech跟上海復星的後續談判。該人士表示:「整體談判過程,隨時有需要就隨時開會,經常開會到三更半夜,隔日一早再進行馬拉松式會議。」
最終,鴻海與台積電在7月9日晚間與上海復星簽署採購契約,德國原廠BioNTech則在7月11日下午4點回傳簽署的相關契約。鴻海與台積電於台灣時間11日晚間9點30分把捐贈契約交給台灣CDC審核簽署後,台灣CDC在當天晚上11點完成簽署程序。總統府人士向中央社強調:「從整個過程來看,政府部門只有拚進度,沒有卡進度。」
德國之聲訪問多名學者,分析這次疫苗採購背後的政治運作,台灣政府是如何企圖挽回民意,以及中國在此次採購案中的角色。美國密西根州大政治學博士陳方隅認為,台灣政府近日多次在疫苗捐贈或疫苗採購成功後,透過媒體與社會大眾分享整個過程的主要用意是要顯示台灣在取得疫苗過程中,受到很多外力阻礙。
他告訴德國之聲:「根據各方消息來看,外力就是中國。雖然在野黨或部分媒體都認為不該把整個疫苗取得困難的事怪給中國,但台灣政府的處理方式,還是為了要向社會大眾確認這個事實的真實性。」
葉介庭則認為,蔡英文政府在過去這段時間積極取得疫苗的過程中,都未製造讓中國政府能夠「邀功」的機會,所以中國政府很難在台積電與鴻海的疫苗案子上,找到大外宣的立足點。他說:「當民間社會在疫苗議題上對政府施壓的力道變小時,民意會記得蔡英文政府如何在BioNTech的疫苗取得過程中,駕馭了複雜且多層次的外交局勢。」
專家:民進黨希望透過BioNTech疫苗案在外交上加分
自從台灣5月爆發新冠疫情開始以來最嚴重的本土疫情後,台灣政府也面臨來自各方的施壓與問責。除了民眾希望能盡快打到疫苗的意願大幅提升外,台灣的在野黨也針對這個主題重批政府在疫苗採購上進度過於緩慢。
台灣最大在野黨國民黨的主席江啟臣12日對鴻海與台積電簽署BioNTech疫苗的採購協議一事發表評論,除了肯定各方在採購過程中將政治敏感度降至最低外,也質疑民間企業花3個禮拜向BioNTech買到1000萬劑的新冠疫苗,為何台灣政府辦不到。他指出:「如果去年政府可以拋棄相關的意識型態,大家今年就不用這麼辛苦。」
專家分析,台積電與鴻海順利購得1000萬劑BioNTech疫苗的消息,會減輕公眾給予蔡英文政府的壓力,而民間在過去這段時間對於政府無法即時取得足夠新冠疫苗的批評,主要源自於在疫情中要確保健康的急迫感,而非根本上不認同政府的立場。
華府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lobal Taiwan Institute) 副董事長葉介庭告訴德國之聲:「隨著越來越多台灣人開始接種疫苗,我認為社會在疫苗議題上對政府的不滿會逐漸消退。」
美國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的助理教授王宏恩則說,從數據上來看,對中間選民而言,雖然民進黨的支持度稍微下降一些,但這些選民也沒有轉而支持其他政黨,再加上各地防疫狀況不同,所以多數的選民目前是抱持一個觀望的態度。
至於疫苗取得對民意的影響會取決於疫苗的實際進貨量。他指出,近日疫苗施打意願登記的結果顯示,有六成民眾只想打默德納,這顯示台灣人民對阿斯利康的疫苗仍存有疑慮,而這些疑慮或許會隨著更大規模的疫苗施打或更大量的進貨而消失,但前提是要有更多的疫苗抵達台灣。
他向德國之聲表示:「假如進的貨不足丶國產不夠好丶而讓政府最後需要依賴BNT的話,這當然對於民進黨就沒有加分的效果了。」
台灣在疫苗取得戰中勝出
而從國際外交的角度來看,陳方隅認為台灣政府將台積電納入疫苗談判的過程中,是讓上海復星被迫將談判程序從「港澳模式」調整成「國際商業模式」。路透社在12日的報導中透露,上海復星曾在談判過程中,要求取得台灣的醫療紀錄,但被台灣代表拒絕後才沒有太過堅持。
陳方隅指出,台灣政府將台積電納入疫苗取得的談判中,讓國際社會注意到台灣疫苗談判的進度,再加上國際媒體的報導,使德國政府受到龐大輿論壓力,必須投入疫苗談判的過程中。
另一方面,陳方隅認為因為美國與日本捐贈大量的新冠疫苗給台灣,使台灣需要疫苗的急迫性降低,這也使上海復星在談判過程中的籌碼越來越少。他告訴德國之聲:「我覺得拉台積電加入疫苗採購的戰局,是台灣方面非常聰明的一手,最後的結局從台灣的角度來看是贏的。」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William Yang
新聞來源:德國之聲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