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惠君 / 台北市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每個人都可能活得比想像的更長壽。你曾想過,自己要成為怎樣的銀髮族?
《遠見》採訪全台25個、80歲以上的長者,從年年參加路跑的102歲勇腳爺爺郭庭虎、95歲行醫70餘載的謝春梅醫師,到創辦《空中英語教室》的90歲彭蒙惠,與87歲的終身義工孫越叔叔等,他們憑其豐富的經驗與智慧及人生的淬鍊,持續成為社會無形資產與寶藏。
這群樂在老後的典範,不僅值得同輩學習,更是年輕人未來看齊的對象。
知名的終身義工孫越叔叔,某天跟太太──孫媽媽一起搭計程車到教會與朋友聚會,習慣坐在副駕駛座的孫越叔叔,在途中與司機先生聊開來了。
司機問:「您多大了?」
孫越:「我87呀!」
司機:「哇!您看不出來啊!我從小時候就看著您啊!」
孫越笑說:「您是看著我長大的?還是從小看著我啊?」
孫越反問司機:「您多大了?」
司機:「我實歲63。」
孫越:「喲,那您再過兩年就可以有老人悠遊卡的優惠了。」
司機:「喔!不!不!我不要當老人啊!」
絕大多數的人都像這位司機一樣,怕變老,但,變老,是每個人生不可避免的。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自從兩年前,台灣65歲以上老人每年增加1%,2026年,距今還不到10年,台灣老年人口恐將超過20%,意即每五個人中,就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老人家,台灣將與日本相同,成為超高齡社會的一員。
其實台灣的老化指數指標已在2017年2月首度破百,達到100.18。這代表老年人口已大於幼年人口。
今年2月,台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為313萬9000人;15歲以下的幼年人口為313萬4000人,出生率趕不上老化速度,台灣不僅愈來愈老,而且老的速度堪稱世界最快。
回到孫越叔叔與司機的對話。在下車時,孫越告訴怕變成老人的司機說,「先生,坐你的車很舒服,但你對自己不舒服,你好不容易熬到可以當老人呀,還可以享有老人的福利,怎麼會不想要變老呢?」「人生就像四季。春、夏、秋、冬,各展其美,怎麼就怕變老呢?」孫越語重心長地告訴司機先生。
的確,人生就像四季,變老不可避免。如果可以像終身義工──孫越叔叔這樣正面積極迎接老化,人老心不老,老之將至,何懼有之?
甚至,老年人憑其豐富的經驗與智慧,以及人生的淬鍊,也能持續成為這個社會無形資產與寶藏。
《遠見雜誌》長期關注老化議題,2014年曾製作《養得起的未來》專刊,並從2016年底開始規劃「不老台灣──樂在80後」專題,邀請全台20多個縣市政府,共同推薦縣市內的老人典範。
《遠見》認為,此刻台灣最需要的是老人的典範,讓許多人老後有參考與學習的榜樣。
受推薦者,年紀一定要80歲以上,有的甚至超過100歲,或接近100歲。他們至今仍健康生活,努力學習、進修,不斷吸收新知、新事物,關懷社會,並願意將個人所學傳承給年輕世代與社會,持續發揮影響力。
在各縣市政府的踴躍參與下,《遠見》共收集到123位由各縣市政府社會局、教育局推薦的名單,並參考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銀享全球等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推薦名單。經過篩選,最後共報導25個老人典範。
這些活躍的老人典範,可分為四大類型,分別是「學習不倦」「無私奉獻」「挑戰自我」「永不退休」。採訪後發現,這些長者的共同點是對年老正面積極,且不怕變老。
尤其是「挑戰自我」的長者,在上了年紀後,體能會走下坡,但踩高蹺的邱樹嘉爺爺、喜愛跑步的百歲人瑞郭庭虎爺爺,及國內最年長攀登非洲之巔的紀錄保持人,有「噴射機阿嬤」封號的潘秀雲等人,反而愈老愈勇。體力與耐力讓許多年輕人難望其項背。
許多年輕人嚷嚷想早一點退休,但有些人的字典裡沒有「退休」二字。像是資訊界的傳奇人物──果芸,以92歲的高齡創立時下最火紅的物聯網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與病魔抗戰多年的孫越,因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每天都要到復健中心治療,如果肺部不小心感染,一年甚至要到醫院住院好幾次。但孫越叔叔卻熱衷公益,給人積極正面的力量。
在國內文壇擁有國寶級地位的知名作家黃春明,三年前罹患淋巴癌,在積極抗癌後,近年來病情獲控制。曾自稱「過動老人」,大病一場後,體力大不如前,但他仍堅持「腦筋要一直動,持續創作。」計畫再回宜蘭紅磚屋,說故事給小朋友聽。
幾年前,有一部幽默溫馨的好萊塢電影《高年級實習生》(The Intern),說明有智慧的長者不會被時代淘汰。
劇情描述一位已從職場退休,70歲的老人家Ben(勞勃.狄尼諾飾演),喪妻之後,想從生活中尋找有意義的新事物。最後他進入年輕女創業家Jules(安.海瑟威飾演)的電子商務公司實習上班。
剛開始,一頭整齊白髮、一身老派西裝的Ben,與穿著牛仔褲的年輕同事格格不入。經過磨合後,年輕同事與Ben相處融洽,甚至向經驗老道的他請益人生大小事。年輕女強人Jules在面臨事業、家庭與婚姻的困境,也是Ben指引她一盞明燈。
「Experience never gets old.」一如這部電影海報的標語:人生經驗永遠不會過時。雖然台灣愈來愈老,但還是有許多愈活愈快樂的老人典範值得同輩學習,甚至是年輕人未來看齊的對象。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8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goo.gl/5S7h4Y】
新聞來源:遠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