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採買、料理、上餐桌,營造宅食好時光 防疫再苦,也要好好吃飯

遠見/採買、料理、上餐桌,營造宅食好時光  防疫再苦,也要好好吃飯 | 華視新聞
(遠見雜誌提供)

文.廖君雅  / 台北市

好好吃飯、好好生活,原是再簡單也不過,曾幾何時,竟成為人人最渴望的大事。 

在嚴峻疫情下,人們被迫宅在家,採買盡量少次多量;歐美研究指出,疫情蔓延前,民眾鮮少親自下廚,但一年後,許多人積極學習烹調技能,衛生機構更推崇人們從源頭烹飪,正視食材原貌。然而,當煮飯成為日常課題時,你我該如何從中獲得更多樂趣? 

心法1〉後疫情自煮管理,兼顧美味健康 

「我不是在煮飯,就是在準備去煮飯的路上。」經營臉書粉專「營養麵包」的營養師呂孟凡,常被問到,疫情期間怎麼吃,才能更健康? 

「優質蛋白質、青菜是必備元素。」呂孟凡強調,蛋白質是人類生長及維持生命的建構材料,更負責調節體液、酸鹼平衡。透過飲食搭配有氧及阻力運動,有助於增肌減脂。 

她說,優質蛋白質主要來自大豆及魚蛋肉乳類,但三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質,要盡量減少高溫、長時間、油炸、烘烤的烹調方式,以免攝取過多的反式脂肪酸、丙烯醯胺。 

至於葉菜類中的維生素C和B群、礦物質如鉀、鈣等,容易在水煮過程中流失,可變換烹調方式。「像茄紅素、胡蘿蔔素,加油炒過,更能幫助吸收,」呂孟凡說。 

擁有高人氣的營養師高敏敏、蘇妍臣,亦針對民眾常遇到的痛點,提供「防疫採買耐放營養食材」和數道「營養食譜」,給讀者參考(見頁205)。 

此外,針對許多消費者網購生鮮蔬菜等食材,她也建議按照耐放度烹調,從葉菜、瓜果、菇類到根莖類依序食用,並強調均衡飲食。 

總體來說,透過有計畫的食材管理,就能減少採購時間和成本,讓自煮生活更能游刃有餘。 

心法2〉儀式感的堆疊組合,增添樂趣 

為了創造居家小確幸,在苦悶的宅居日子裡格外重要,從備料、烹煮,到家人團聚餐桌前,享用當季鮮美菜餚,再精心搭配餐盤、擺飾,就能讓在視覺上畫龍點睛。 

曾在多家五星飯店任職,目前在YouTube開設居家料理「Kai心食堂」頻道的韓籍主廚孫榮,也發文分享如何「清冰箱」、不吃膩的各式家常創意料理。 

待在廚房時間變多,不想再燒腦怎辦?孫榮說,自己也是天天在家自煮,為了不吃膩,他善用調味醬料搭配各式食材,變化出一鍋到底的懶人版義式雞肉燉菜、手工花園佛卡夏和泡麵煎餅,提倡簡單做,增添廚房樂趣。 

而推廣剩食和格外品(市場規格外但品質無虞的產品)零浪費的扌合(讀音:手和)生態廚房創辦人黃尹宣,也鼓勵用剩餘食材做變化,她的招牌地瓜葉蛋糕,就是大膽嘗試,意外創出的美味。 

心法3〉訂購愛店料理,犒賞味蕾 

除了家常菜,遇到重要紀念日或單純不想煮飯的日子,現在有不少飯店、餐廳,紛紛推出招牌料理,民眾可選擇冷凍調理包或直接外帶、訂購外送,犒賞味蕾,填補昔日歡樂療癒的時光。 

因應餐飲業內用限制,若能把大廚的美味料理,換到自家餐盤上,不僅能回味其風土故事、文化內涵,也可適度脫離苦悶,並讓喜愛的店家得以生存下去。 

新常態的居家自煮生活,你我都能營造出宅食好時光,找回怡然自得的步調。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7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新聞來源:遠見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