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國教推動以來,遭到各界惡評不斷,多元入學方案推行多年,學者又發現更嚴重後遺症。現階段雖有教育改革,仍在考試的陰影中前進,是屬於做半套的改革,仍沿用制式舊有傳統方法來升學,被評為失敗自是不言可喻。
十二年國教推動以來,遭到各界惡評不斷,這固然與政策匆促上路有關,更大癥結所在,則是政策改變時,教育層級並沒有隨之裂解,反而由積習已久的考試制度、明星學校觀念作祟,更讓家長抱持不動如山態度,如果不能由下往上改變,僵化的教育體系仍難撼動。
從21年前鋪天蓋地的喊教改,到兩年前落實十二年國教,政府雖改變遊戲規則,端出多元升學方案,唯一不變的是考試。以升大學為例,每年1月辦理大學學力測驗,然後再以這個成績,辦理多元入學繳交學校辦理推甄憑據。
再往下走,十二年國教的高中會考,選在每年5月辦理,學子也是依這個成績,辦理登記分發入學。
在先有考試作業模式下,分數是唯一評比方式,為了求取好成績,學子上補習班惡補是自然行為。
未實施教改之前,包括大學聯招制度,就算被評為一試定終身,至少就痛苦那麼一回,不像現在學測後,若推甄成績不佳,還有7月指考可以搶救。
蛻變的改革方式,讓考試的「痛」於多數人身上有兩回,所以補習惡夢不會隨之化解,又叫學子如何快樂起來?
何況,多元入學方案推行多年後,學者又發現更嚴重後遺症,多數高中、國中學生,因為考試與推甄時間的安排,往往使得自己在國三下、高三下的學習中斷,這對於銜接未來高一階的學習課程,是相當不利的改變。
很多學者發現,因為每年4月推甄結果公布後,已經被錄取學生,突然出現學習空窗期,表現在外的就是無心上課,甚至於被遊戲等活動吸引。所以近年來,學者再呼籲,希望考試日期延到每年6、7月辦理,只是不管日期如何改變,考試依舊是不可逆的安排。
換句話說,現階段雖有教育改革,仍在考試的陰影中前進,是屬於做半套的改革,仍沿用制式舊有傳統方法來升學,被評為失敗自是不言可喻。(上)
新聞來源:世新-台灣立報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