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一直以為能進入大學就讀,國文程度有一定基礎,可以進一步教導學生更深一層的國文內涵,可惜的是由學生的成績顯示,最近幾年新生的中文會考成績一年不如一年。
◎孫芸
不久前,高中生抗議新課綱時,因為海報上不只寫錯一個錯字,引來不少人譏諷,也慨嘆現在年輕人遣詞用字錯很大。這種現象不只是少數,現代人受科技發達之賜,很多事很方便,寫字就是其中之一。學生不需要很會寫字,只要會打鍵盤,會敲中文字,自然有字可以選擇,即使有錯,也會有校正系統,加上省時間搶快速,讓許多人寫字不再求「甚解」。
最近又有教授抱怨大學生中文能力差,報告裡錯字一籮筐,或者是火星文加上網路用語,讓教授看得頭大。為提升學生的寫作與語言表達能力,實踐大學在這個學期開學後,在大一國文的課程中將加入加強閱讀、寫作等基本功,要搶救學生國文程度。不只是實踐大學如此做,元智大學推動「經典50」多年,是學生在四年大學期間,至少要讀十本以上經典書籍,目的就是要訓練學生中文程度。
實踐大學大一國文課程,以往的授課內容是從詩詞、散文、小說、戲曲、哲學5選2修課,為加強學生中文能力,這個學期起,高雄與台北校區6個班試辦,大一國文將由原本文學賞析,改成扎基礎的作文與閱讀。
實踐博雅學部(通識中心)說明,學校一直以為能進入大學就讀,國文程度有一定基礎,可以進一步教導學生更深一層的國文內涵,可惜的是由學生的成績顯示,最近幾年新生的中文會考成績一年不如一年,作文不知所云,錯字連篇,學校只好思考重新安排國文課程內容。
實踐大學今年大一國文課程內容將以閱讀為主,要融合詩詞、散文、小說、戲曲、哲學的自編教材,並要求學生2到3周就交一篇作文、觀察紀錄,要學生動筆寫作。
元智大學推動「經典50」當畢業門檻,通識教學部表示,校方選出柏拉圖「理想國」、盧梭「民約論」、亞當˙史密斯「國富論」,甚至佛經等經典好書,要求大學生四年內讀完當中至少10本書,並寫讀後心得給教授認證。此一計畫推動了10年,雖有學生抱怨,但對於提升學生中文程度很有幫助。
試想課堂上或者正式的報告中竟出現「事情是『醬』(這樣)的…」、「這件事情一直做不好,『哭哭』」、「到達這種程度就是好棒棒」或「這家餐廳很好吃der」,這些網路用語與錯誤地用在報告中,往往讓老師抓狂,至於「寫」錯字,更是常見,用電腦習慣了,對字的筆畫或組成,就不再尋求正確,多一畫少一畫加上用錯字的情況處處可見。
造成現代人中文程度差的原因,不只是打電腦選字的不求甚解,長期以來,社會上只重視成績,反而忽略了要從長期培養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等著手,且到了大學才補救,其實已太晚了。
(資深媒體人)
新聞來源:世新-台灣立報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