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郁庭
當初大學念的是教育系,李儒林放棄了一個被視為鐵飯碗的教育工作,他堅定地說:「父母總希望我們走安全的路,但你想要馳騁在怎樣的草原自己決定。」毅然決然地踏上新聞媒體產業,從記者做起到現在成為客家電視台台長。
李儒林在兩年前當上客家電視台台長後,將傳統媒體跨到新媒體,讓電視台的節目透過網路方式觸及到閱聽人,從「網路原住民」的角度去思考,網路上一個單元不超過5分鐘,以實境、KUSO、好笑、名人,這些要素去設計節目。他表示,族群電視台難做的是不能太過綜藝、商業、天馬行空,還是要把客家DNA放進去,這是客家電視台要跟網路世代的年輕人接近的一種方式。
因應趨勢的變化,在客家電視台的網站也做了改變,從以往資訊式轉為影像式,希望這種方式抓住閱聽人的眼球。另外,收視環境也有所改善,十幾年來客台還是標準畫質,因為預算固定,要發展HD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在今年7月已與公視基金會合作,順利升規HD高畫質。李儒林說:「網路原生內容、新媒體載具、高畫質、優質內容,這都是客台一直所堅持的。」
「要當一個管理者並不是外界看到這麼容易的事,更難的是台前跟幕後的養成,幕後的養成過程夠不夠扎實,才會讓你在位置上做得穩、讓人信服」,李儒林說。一個管理者要把自己的熱情、正面能量傳達給同仁,每一件事要讓他們覺得是有意義的、是會被主管看到的,主管並給予回饋,讓他們有動力願意做下去,也要懂得跟同仁站在一起,一同完成任務,他認為「團隊合作」是非常的重要。
李儒林提到,當了十幾年的記者,帶給他很大的收穫,在當記者時,看到不同的人、事、物,也遇很多突發狀況,透過人脈、運用資源去想辦法解決,如此的訓練對於管理是很有幫助的。也因為從基層記者做起,可以清楚掌握同仁面臨的狀況,不用猜忌摸索,會比他們預先設想未來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可以怎麼解決,他覺得這個有賴於長期的新聞採訪工作。
人生的風景自己決定,李儒林説,當初大學念教育系,是想未來一輩子要當老師,但在學校的圍牆內安定的工作是一件可怕的事,他認為自己的個性與對自己的期待並不是如此,因此選擇了新聞工作。
在畢業後工作了幾年,正值非常忙碌的時期,卻選擇去考了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在職專班,李儒林發現這樣的充電是有必要的,像是一種反芻,會知道用什麼方式去看待每天的工作,用不同的態度去看待過去經歷的一切,甚至用新的視野去面對未來。他說:「讓你站在不同的岸,去看待你以為的風景」。出去工作後,感受社會的冷暖及殘酷,又回到念書單純的日子,很感恩這段日子,帶給他很大的啟發。
李儒林思考了一會說到,學校的學生就好比在山林練功的一群人,當要下山去施展武功時,帶了什麼武器身、身懷了什麼絕技下山,可以打怪也可以屠龍,但有些人只能抓寶。千萬別小看在學校學到的東西,他建議同學們在畢業後,應盡快投入職場,面對更激烈的競爭,不要安於現狀,學到一點東西就去施展,知道自己不夠就去充電,總會闖出一些東西,就會知道自己不會白走這一遭。
「要讓自己不一樣,走出自己的路」,李儒林說。如同客家電視台要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復興客語及傳承文化,同時也要具備兩岸及國際視野,讓客家電視台成為一個貼近收視觀眾的電視頻道。
新聞來源:銘報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