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欣穎
當一部片獲得掌聲時,沒有人會知道剪接的重要,剪接是一個無聲的重要推手,去年以《河北.台北》入圍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的導演李念修,其實是國內知名的剪接師,《逆光飛翔》、《德布西森林》都是她的作品,更有不少紀錄片出自於她的快手。
李念修曾因為對方認為作品不是他要的而備受打擊,多次的想過是否應該找找別的出路。不過她表示,其實努力撐過那個時期就可以了。但她提到,「一個好的剪接師,各類型的片子都要會剪。」
其實是因為學生時期家中的經濟狀況不好,讓李念修必須早早決定自己未來的出路,「台灣的教育有個問題,很多人大學四年在摸索自己的興趣,但我大學四年都在練習剪輯。」而當班上的同學們都想當導演時,她卻決定「反向思考」,選擇走剪輯這條路,她說:「當稀有的人是更珍貴的一條路。」
李念修很懂得把握機會,自大學畢業,剪完《奇蹟的夏天》後就一直都在剪紀錄片,「那個時候,當剪接師錢少事多,沒什麼人要做。」她說,既然人少,那就是機會,不要認為自己做的是非主流就沒出路。
「剪接師剪不同類型的片子都要有不同的思考模式及技巧,紀錄片會是最複雜、最不賺錢的。」李念修認為,有太多菜鳥剪輯最常碰到的問題是,總在剪一些細微、瑣碎的「動作」,但剪輯剪的其實是「情緒」。
而對剪接師來說,有什麼是重要的?李念修回憶起來並說:「溝通很重要,因為曾經被臨時抓去剪某部片子的片頭,但導演當時不在台北,沒溝通好,先前也沒看過片子的內容,就照自己的想法剪了,沒想到導演看完後沒說任何一句話,就直接把我給換掉了。」當下她才體認到溝通有多重要。
「當導演不適合我,事實上導演有個大工作,就是協調、整合及如何用人,並不光只是想拍一個故事,而且我不喜歡逼別人做事,當時就決定不當導演了。」李念修表示,自己並不想當導演,會拍《河北.台北》只是要完成與爸爸的諾言。
當記者問李念修是如何這麼快地就了解到自己的未來志向,她回答:「不能只是有興趣,興趣可以有很多個,必須要有熱忱,想一下你能否做這件事做個10年?」
即使台灣目前的環境對剪接師來說依舊十分辛苦,李念修用滿腔的熱忱與執著,在剪接這條路上持續地堅持下去。
新聞來源:銘報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