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2 09:00

擁核反核交鋒 台大論壇促能源議題討論

擁核反核交鋒 台大論壇促能源議題討論 | 華視新聞

呂立竹  / 台北市

【記者呂立竹台北報導】國立台灣大學學生會永續部與氣候行動社,20日於台大合辦「以核養綠vs.非核減煤:台灣能源現況與可行方向」論壇,邀請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趙家緯與「說說能源」粉專小編陳柏宇,就第16案公投(註1)進行講述,討論核能安全議題,以及核電是否有利台灣能源轉型。

註1: 第16案公投內容為,您是否同意:廢除電業法第95條第一項,即廢除「核能發電設備應於中華民國一百十四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之條文?

根據台灣電力公司統計,目前台灣電力結構以燃煤為主。代表「非核減煤」方的趙家緯提到,能源轉型的方向除了減碳,尚包括廢除核能發電與改善空氣汙染。在排除核電的狀況下,未來將提高燃氣佔比至50%,並搭配20%的再生能源,以達能源轉型目標。再生能源則主要發展太陽光電與離岸風力,趙家緯指出,太陽光電的建置目標,西元2018年年產3GW(300萬瓩)已達標,再生能源的發展趨勢看好。

「以核養綠」方陳柏宇表示,核能同屬能源轉型一環,認識核電是轉型的第一步。此外,核電無碳排、無空汙應繼續使用。陳柏宇表示,發展再生能源應先求有再求穩,地面型太陽光電在設置時曾發生搶地爭議,過去離岸風電環評更有一天內通過十案的案例,上述事件皆加深發展再生能源的疑慮。

陳柏宇就「非核減煤」方提出的燃氣發電配比,討論天然氣在國際燃料價格上變動的趨勢。 圖/呂立竹攝

台大園藝暨景觀學系學生王冠筑表示,原先她對核能續用與否並無抱持明確立場,透過論壇才首次理解雙方觀點。王冠筑指出,核能有一定安全性,但其潛在風險與外部成本,仍是存廢的重要考量因素。因此她認為,核能較適用於能源轉型的過渡期,而非固定的電力來源。

台大外國語文學系學生張瀞文表示,以台灣來講,目前看不到實際的節電措施,在沒有節電的情況下,不樂見政府開發更多能源選項。張瀞文認為,無論擁核還是反核,共同目標都是永續發展。至於是否需要繼續使用核能邁向永續發展,或有更好的能源發展與節電方式仍有待商討。

面對核安問題,趙家緯表示,核二廠與核一廠位置鄰近新北市金山區,在全球核電廠半徑30公里內人口密度統計排行上分別高居第二名與第三名,加上核電廠設置在斷層線附近,若遭受地震,電廠的耐震工程是否足夠抵擋仍有疑慮。

陳柏宇則反駁,若發生地震,核電廠皆設有安全停機地震基準值,他舉核二為例,核二廠的耐震設計加速度值為0.4g,約能承受七級震度的地震。此外,核電廠建造在岩盤上,能夠減低地震的強度與影響。陳柏宇認為,目前台灣社會最重要的是建立核安文化,提升民眾對核能的信任。

台大學生會永續部部長高怡瑄表示,第16案公投議題的複雜度與知識門檻高,但新聞媒體大多具政治立場,報導偏向描述單方面資訊。本次公民論壇邀請「以核養綠」、「非核減煤」雙方講者,期望能呈現較全面的資訊,提升議題能見度,促進公民討論。

論壇結束後,參與學生聚集討論,就「非核減煤」、「以核養綠」兩項訴求,各自提出自己的看法。 圖/呂立竹攝

新聞來源:政大-大學報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