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5 09:00

【大選企劃】政治宣傳多媒體化 轉戰網路提高青年觸及率

【大選企劃】政治宣傳多媒體化 轉戰網路提高青年觸及率 | 華視新聞

郭又華

【記者郭又華綜合報導】年底十案公民投票將近,網路社群充斥不同於傳統文字形式的政治宣傳,包含「公投請同意第14、15案!」頭貼框、「申請改名會不會被取消資格?」懶人包等。根據《大學報》「青年參政模式與傾向」問卷調查,90.9%的受訪大學生從網路社群平台獲取政治議題資訊。政務官候選人與公眾議題倡議者,也將宣傳戰場拓展到網路世界。

本問卷以網路問卷形式發放至台灣各地共31所大專院校交流版。問卷發放時間為11月3日至10日,共收集有效問卷樣本1318份。問卷內根據不同題目研究目的利用跳題篩選出部份樣本。

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系學生張宜蓁表示,多媒體的政治宣傳手法比起文字更能吸引閱聽者。若敘事方法得當,宣傳內容更易對閱聽人留下深刻印象。她以自身經驗舉例,看完台北市長柯文哲的政績報告影片時,她不須額外了解複雜的法規或專有名詞,即可輕鬆的吸收政績內容,影片的呈現方法更讓她以身為台北人感到驕傲。政大傳播學院教授許志堅分析,媒介操作與網路文化的改變,促成影像、影音、直播等不同多媒體形式的政治宣傳。

當網路成為主流政治宣傳平台,政大廣告學系副教授林日璇警告,政治宣傳為吸引民眾目光,多半會將資訊娛樂化,增加宣傳內容的擴散力。然而,宣傳內容可能會在二次傳播或二次創作時,模糊原先議題焦點。許志堅亦指出,網路上不免出現有心人士刻意散播不實或對特定族群不利的訊息,嘗試「帶風向」,阻礙網路社群使用者吸收公正真實的知識。

不過,許志堅認為現今青年已發展出謹慎面對並查證任何網路訊息的習慣,較不易被有心人士惡意操作訊息混淆視聽。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王業立則表示,正因網路資訊來源多元,任何人都能查證訊息,當查證後惡意散播不實訊息者被「打臉」,更能使青年維持思考自主性。

本次問卷結果也指出,約六成的受訪大學生會主動在社群中討論政治議題,並鼓勵同儕關注政治議題甚至投票。王業立認為,儘管大學生投票時會受家庭因素影響,但他們發展政治價值及行為模式時,最重要的媒介依然是網路與社群媒體。許志堅補充,網路社群中,多媒體形式的政治宣傳成為新主流,不論是候選人或議題,「跟得上這股潮流都會特別受到矚目。」

新聞來源:政大-大學報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