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卓希
【記者陳卓希綜合報導】戀愛是許多大學生的必修學分,但因感情引起的親密關係暴力案件卻逐年增加。有鑑於此,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相關領域的教授組成團隊,研究大學生戀愛產生的忌妒心理,發表〈大學生多向度浪漫忌妒(註1)量表的發展與心理計量品質分析〉,並於7月刊登在《性學研究》期刊。希望藉由量表檢測出學生潛在的浪漫忌妒,提早發現「恐怖情人」的徵兆。
註1:浪漫忌妒又稱愛情忌妒,指兩性間親密關係遭到威脅時,個人為了自我防衛,所呈現出的各種忌妒形態,包含認知、情緒和行為等面向。
情侶常因不信任而產生忌妒心理,引發一連串負面情緒和行為。國立政治大學學生妮妮(化名)談到,前任在分手後開始有自我傷害行為,比如故意飆車摔得全身傷、劃破手腕等。「他把我當成活著唯一的意義。」妮妮表示,青少年的愛情觀常不夠成熟,容易把生活重心放在伴侶身上,導致無法接受分離,且以為自殘行為能表現愛,但實則是情緒勒索。
在台灣,平均每天都有160件以上的親密關係暴力案件,妮妮的經歷只是冰山一角。據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統計,15至24歲的青少年自殺身亡人數,已持續六年升高,其中感情問題則為自殺主因。
「國內沒有測量(忌妒)工具。」團隊成員、樹德科大社會工作學士學位學程教授李新民說明,此研究以400名高雄地區大學生作為樣本,團隊透過設計題目,發展出涵蓋「認知、情緒和行為」三種面向的問卷,並搭配情緒幸福感量表做驗證性分析(註2),確定量表效度。研究證實浪漫忌妒與親密關係的攻擊行為具高度關聯,往後學生能透過量表檢測出忌妒指標,發現潛在的偏頗行為。
註2:驗證性分析多用於驗證特定的題目、指標,看其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確定量表的可信度。
浪漫忌妒傾向越強,越容易對伴侶產生不信任,更會使自己陷入不安的情緒中,導致焦慮或憂鬱。政大身心健康中心專任心理師李清茵分享,大學生普遍因感情失落而尋求諮商,且女性多於男性,「忌妒出於對別人的在乎。」他說,常有學生抱怨,伴侶能和其他異性侃侃而談,但與自己相處卻無話可說,因而產生自卑。他贊成對大學生制定忌妒量表,因年輕人常深陷負面情緒而不自知,諮商若能搭配量表,可幫助學生釐清複雜的感受。
「測驗是很好的媒介,諮商師可由結果延伸詢問。」李清茵補充,忌妒會放大負面情緒、無法理智思考,讓人難以察覺自身行為已偏離常態。妮妮坦言,自己曾因前任與其他異性互動變密切,而不斷查看對方的聊天紀錄,「其實最衝擊的不是聊天紀錄,是我的行為。」他回憶,過往雙方互看手機的行為是出於安心,但後來演變成忌妒和恐懼。李清茵提醒,適當的忌妒可作為感情的潤滑劑,情侶互動需顧及對方底線,展現讓彼此安心的行為。
李新民表示,此研究可作為未來發展浪漫忌妒量表的基礎,希望能再加入更多考量因素,如戀愛對象為網路上的虛擬人物,讓量表適用於更多元的情感形式。他期待改善後的量表能廣推於校園,普及學生對浪漫忌妒的認知,也藉由提早發現學生潛在的浪漫忌妒徵兆,預防親密關係的攻擊行為,阻止大學生在不自覺中變成「恐怖情人」。
新聞來源:政大-大學報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