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齊聚點亮校園 臺大師生行動共度憾事低谷

微光齊聚點亮校園 臺大師生行動共度憾事低谷 | 華視新聞

甘媄心

【記者甘媄心綜合報導】國立臺灣大學自9日開始,於五日內接續傳出有三位學生試圖自我了結生命的消息,引起社會關注。臺大學生會於14日、92周年校慶當晚舉辦燭光晚會,參與學生手捧電子蠟燭,對話、相互依偎、擁抱,希望藉此點亮黯淡的校園,終結維特效應(註1)。

註1:維特效應(The Werther Effect)指自殺模仿效應,名稱出自於德國作家歌德《少年維特的煩惱》。

面對接二連三的憾事,臺大學生會偕同校方發起燭光晚會,活動現場學生席地而坐,接著輪流將手中的蠟燭放置廣場上,圍出「TOGETHER」字樣,呼應晚會標語——「這個冬天,我們一起走過」。參與晚會的臺大經濟學系學生林冠安表示,當晚首次感受到自己是這所大學的一份子,雖參與者彼此不熟識,卻在同個場合給予彼此溫暖、陪伴。「感覺就像在黑暗獨自前行時,看到遠方的光。你知道他不會陪你,但你知道自己不孤單。」

地上以每人手中的電子蠟燭排出字樣「TOGETHER」,如燭光晚會活動標語——「這個冬天,我們一起走過。」 圖/甘媄心攝

其他學生也隨之發起相關響應行動,希望透過多元形式,轉化校園的低迷氣氛。12日,臺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學生姚澤銘在校園裡發起Free Hugs活動,他說明,原想在10日就行動,但到現場又有些退卻。然而,第二起事故當事者與他住在同層樓,因而目睹事件發生,感覺受到衝擊,也擔心校園內發生連鎖效應,即鼓起勇氣發起行動。他說:「一開始預想是獨自完成,後來同學到場,還自費買點心在擁抱後發給大家,讓活動變得更加溫馨。」曾到Free Hugs現場的臺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學生崔子釗分享,有看到同學上前擁抱數分鐘,久久不離,「應該是很久沒得到這樣的安慰吧。」姚澤銘也在當天創立「NTU情緒互助交流板」臉書(Facebook)社團,貼文主要以情緒抒發、陪伴為主,近期有人也在社團內貼文尋找筆友,「希望未來有更多人加入,分享經驗,也增進信心、勇氣及同理心,並有更健康的生活。」

自9日開始,臺大校內學生尋短事件頻傳,12日有學生在校園內自主發起「Free Hugs」活動,期待以此方式為彼此打氣。 圖/崔子釗提供

另外,臺大社會學系也在臉書粉絲專頁發佈貼文,宣布系上18位老師共同成立「互挺團」,貼文中表明:「作為你們的老師,我們挺你,也很想跟你一起成長。」以行動支持給予學生們更多力量。14日校慶當天,另有學生在圖書館外走廊設置留言牆,更發起「找個地方,讓我們靜一靜」的行動,在校園內角落建立較私密、匿名而安全的空間,擺放海報紙、便利貼、蠟燭與衛生紙,供大家寫字、說話或者釋放情緒。

臺大校方也立即做出相關處理。校長管中閔於12日緊急召開系所主管會議,承諾民國110年將增聘六位心輔中心人力,也有教授建議將導師費移作心輔資源經費。臺大社會科學院心輔室也在事件後增設諮詢站、舉辦安心講座等,臺大社會科學院院辦副理王詩曉說明,「我們院心輔室有資源可使用,可以讓院內的學生不用跑到全校性的心輔中心排隊搶名額。」

根據《臺大學生輔導中心輔導人數/次統計表》數據顯示,近幾年個別晤談人數需求逐年上升,也在民國108年達到1萬1390人次,對比民國98年的4322人次,10年間足足成長雙倍以上。臺大學生會會長楊子昂說明,儘管符合《學生輔導法》中專任輔導人員與學生總數比1:1200的規定,但目前25名專任老師、21名兼任老師已是校內心輔中心人力資源最緊繃的狀態。臺大中國文學系學生黃政瑋坦言,自己在去年10月開始每週一次的例行性諮商,「我不認為是學校沒在做事,只是學生諮商需求量真的太大,才會產生供不應求的窘境。」另外,臺大校內並非各個院系皆有設置所屬心輔中心,臺大中文系學生蔡松廷也建議,若能在各系所設置一個心輔室,讓該系所的人可以就近找到資源,也不失為解決之道。

近期臺大校園因憾事發生而瀰漫低迷氣氛,然而,校內仍然有許多師生持續相互鼓勵、給予彼此正向力量,共同度過最艱難的時刻。如同楊子昂在燭光晚會當天致詞所言,「希望大家都能夠找到自己舒服的方式,擁抱也好、哭泣也好、抱怨也好,我們臺大人一起,度過這個冬天。」

 

《大學報》關心您,再給生命一次機會

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全年24小時無休)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恰逢校內期中考週,臺大生透過「Free Hugs」活動給予校內同儕更多能量、溫暖和鼓勵。 圖/崔子釗提供

新聞來源:政大-大學報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