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理昌揭七星山神秘面紗 倡凱達格蘭文化復振

呂理昌揭七星山神秘面紗 倡凱達格蘭文化復振 | 華視新聞

王嘉瑜臺北

【記者王嘉瑜臺北採訪報導】七星山的神秘金字塔從何而來?「引爆火山工程」計畫團隊於16日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舉辦負地理學(註)系列講演第六講,邀請台灣飛碟研究學會顧問呂理昌,以「臺灣東北沿海地區的圖騰踏查與文史建構」為題,將凱達格蘭族神話與周邊地理環境連結,嘗試揭開七星山古文明遺跡的神秘面紗,找尋佚失的原住民族祭祀文化。

(註)負地理學嘗試以人文視角,深入探究現存地理科學無法觀測的特定領域。

 

民國105年,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學生梁廷毓、許博彥、盧均展、盧冠宏開啟「引爆火山工程」計畫,在陽明山地區進行一系列燃煙藝術行動,探討城市與自然間的對立關係。計畫經過多年長跑,團隊將計畫正式拓展至人文地理學研究領域。其中一項便是在今年舉辦的「負地理學系列講演」,邀請多位科學與人文領域學者,圍繞台灣特殊地景分享各自研究成果,激盪跨領域間的對話。

 

呂理昌說,據凱達格蘭族族人口述,祖先自神聖的故地「sanasai」渡海來臺,在東北沿海地區登岸定居,成為北台灣勢力最大的原住民族。然而因地理位置交通發達,使族人獨特的傳統文化受漢化影響幾近失傳。他分享:「三十年前,我們去金包里社問,沒有人要承認他們是『番仔』。」因此,擁有豐富山林經驗的他,通過大量的地理觀測與田野調查,從東北沿海遺存的圖騰、祭壇及地洞系統中,拼湊出凱達格蘭族的祭祀文明與神話傳說。

呂理昌結合科學與人文知識背景,通過地理觀測與史料蒐集,對臺灣東北沿海地區的圖騰與文史建構進行深入研究。 圖/引爆火山工程提供

 

本次演講以凱達格蘭族的聖山——七星山為主軸。1995年,呂理昌通過實地勘查,證實山上存在金字塔遺跡,並推斷金字塔為凱達格蘭族的祭壇遺跡。部分飛碟研究學者認為,七星山屬火山及斷層地帶,為飛碟事件的好發地區,推測金字塔可能由外星人所建造。呂理昌也親自登上七星山多次,觀察金字塔周邊岩石圖騰與地洞景觀,連結族人傳說與地理景觀間的共通之處。

 

臺北民眾開始關注當地原住民族歷史,起源於2000年代的凱達格蘭文化復振運動。2003年,族人與學者攜手返回開基祖遺址,重啟失傳的民族祭祀儀式。梁廷毓說,雖然不同領域學者對同樣的地質景觀各持一詞,但正是這些大膽的想像與跨域的交流,才得以建構出當代對凱達格蘭族文化的敘事體系。

 

北藝大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研究生黃丞毅認為,復振運動中不同領域學者的親身參與及田野紀錄,讓二十年後的我們可通過留存的影像與文字,檢視凱達格蘭族的文化復興歷程,也是對原住民族傳統文化的關懷表現。他提到:「有些研究可能現在在台灣尚未成氣候,或目前科學上無法證實或分析,但這些紀錄卻能提供給後人一個參考與借鏡。」呂理昌承認,雖然無法以科學方法解釋所有觀測結果與調查發現,但它應該作為台北原住民族的文化故事被保存下來,讓我們的子孫得以溯源,以歷史為借鏡,反思我們賴以生存的這塊土地。

引爆火山工程積極將田野調查所見,轉化為影像、聲音與文字資料,供相關領域學者及有興趣的民眾參考。 圖/引爆火山工程提供

 

新聞來源:政大-大學報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