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偲維、劉明然 / 新北市
曾獲得捷運盃亞洲街舞大賽第一名的江可婷,從小學舞至今,一路上付出相當多的努力。江可婷跳起舞來不只要讓人覺得酷,更要讓人感受到她的努力,從跳舞中學習做人處事的道理,江可婷要將這些經驗傳遞給更多喜歡跳舞的人,開創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目前就讀於台北市立大學運動藝術學系街舞組的江可婷,從小開始習舞。早在就讀幼稚園時,就學習民族和芭蕾舞蹈,在小學六年級那一年接觸街舞後,便一腳跌進街舞的世界,最擅長嘻哈舞風。跳舞將近十四年,現在的江可婷幾乎全身是傷,她說,以前比較不懂照顧身體,受了傷隔日還是繼續參加比賽。舊傷加上新傷,不僅腳踝的骨頭跑位,更有多處肌肉痠痛拉傷,目前已經休養了半年。江可婷感慨的說,現在才知道,保護自己是很重要的,「要適時的休息,才能一輩子跳下去」。
即使身體一身傷,江可婷依舊熱愛舞蹈,四處參加比賽,回想起印象最深刻的比賽,二〇一四年代表台灣飛往日本參加世界盃國際街舞總決賽,當時跟著舞團一行人在大大的舞台上表演,覺得有些空間沒有運用到,「然而日本的參賽者只有兩個人上台,卻把舞台的各個角落都發揮到了,那樣的精神與態度真的讓我很震撼。」
對於江可婷來說,團舞最困難的部分在於細節的一致,「從一開始大家對於編舞上想法的認同,到每個動作的雕舞,都需要團結一心,從中可以學習到人際溝通和團隊合作。」由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練習的時間常常在大半夜,但是為了最後成果能夠舞步和節奏一致完美,大家都打起精神奮力訓練,也為彼此加油打氣。
江可婷從小就接觸許多運動,棒球、游泳等無一不擅長,而在跳了街舞後,就為街舞著迷。江可婷最感謝的就是父母親一路上的支持,「爸爸媽媽都很尊重我喜歡跳街舞這件事情,從來不會逼我一定要讀書讀多好,他們認為最重要的是對自己想要走的路負責任。」雖然父母親認為跳舞這條路工作可能不好找,但是仍然給予全力的支持與鼓勵,江可婷的媽媽表示只擔心她的身體是不是又受傷,煩惱她會不會太累。江可婷說,有時候練舞真的很累,但回到家後吃到母親煮的消夜,就會覺得很感動,也會告訴自己,要打起精神加倍努力,好好孝順父母。
然而在一般社會大眾的眼光裡,跳街舞好像都是不乖不守規矩的小孩,江可婷說其實自己國中時期也是有些不珍惜父母的陪伴,「國中參加比賽的時候爸媽都會到場加油,那時候覺得沒什麼,現在才知道那是多麼難得的一件事。」由於父母親工作的忙碌,江可婷如今更加珍惜每次爸媽到現場看她表演的時候,江可婷表示長大了要更成熟,多為父母想一點,而父母也一直都是她最穩固的力量來源,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爸爸對她說:「不管發生甚麼事,只要妳一通電話,我一定放下工作,陪著妳聽妳說跟著妳一起解決問題。」對江可婷來說,家人永遠是背後最穩固的靠山。
未來江可婷想要從事舞蹈老師的工作,而現在她也開始教導學弟妹,編舞、指導、訓練、導演一手包辦,江可婷指出自己沒有學習過拍攝和運鏡技巧,這些都是新的挑戰,不僅要在鏡頭前跳舞外,也要在鏡頭後與攝影師溝通協調,將最美的舞蹈呈現在畫面中。除了學習將自己想要的畫面清楚表達,更要學習如何營造整支舞的氣氛,「從過去老師指示要怎麼做,現在換我要思考怎麼安排整體畫面,像是表演適合開心的氣氛,比賽可能就要凸顯技巧和整齊度。」藉由每天看各國的跳舞影片並結合自己過去的經驗,江可婷盡量將每個細節都做到最好。
江可婷表示自己想要成為像朋友一樣的老師,不是一味的指責或要求,而是用自己的感受分享建議和忠告,讓學弟妹不會排斥練舞,並培養自動自發努力練習的精神。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學弟妹似乎都太在意別人的眼光了,只要一些動作學得比較慢就會想放棄,「這時候我就會鼓勵他們,每個人都有不會的時候,就連學姊我也一樣,重要的是不要害怕嘗試,做自己努力學習就對了。」
參加過各大比賽,也拿過不少獎牌,江可婷說:「跳舞是分享不是比較。」這一路走來訓練的時候很辛苦,以前都會很在意名次,得失心很重,江可婷表示自己漸漸領悟到每一次評審都不同不可能當永遠的第一名,重要的是當下的表現是快樂的,這些付出的經歷我是享受的,這些努力的過程我是喜歡的,「那我就會一直跳下去」。
採訪側錄
打扮嘻哈的江可婷,講起話來卻彬彬有禮,對於跳街舞的喜好表露無遺,也很有自信的說以後會繼續在這一條道路上耕耘,而談到父母的影響,江可婷充滿感激,真的看的出來是一位非常成熟又孝順的孩子,並不是一般刻板印象看待次文化那樣認為跳舞的小孩可能都不守規矩,江可婷是位非常有想法也積極去實現的人,重要的是對自己人生和夢想負責的態度,只可惜採訪當天,江可婷表示身體舊傷復發加上新傷已經休息不跳舞一些日子了,但是從言談中還是可以感受出她對跳街舞的熱愛。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舞出最真的自我 江可婷勇敢追夢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