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鼎翔、葉向媛 / 台北市
來到位於林森北路巷弄中,一處流浪貓聚集的垃圾場,丸正和KAY今天的目標是一隻未結紮的灰色小虎斑貓。他們熟練地架起誘捕籠、打開一個香氣四溢的貓罐頭,接著靜悄悄地退到垃圾場的陰暗處,埋伏等候「牠」的出現⋯⋯
TNR是英文Trap(誘捕)、Neuter(絕育)、Return(回置)的縮寫,是目前唯一經過歐美國家認證,能有效控制流浪動物數量的方法。具體的做法是盡可能誘捕一地區的流浪動物,施以結紮手術,再放回原地區。
這套流程能夠透過節育,解決過多流浪動物造成的社會議題。結紮過的貓咪不會發情,也就不會佔地盤、四處小便或是在半夜吵鬧。雖然難以全面解決流浪動物問題,卻是現階段較有成效的解決方法。
白天的丸正和KAY是普通的上班族。下班後,他們提著誘捕籠和誘捕工具,穿梭在台北市的巷弄中,從事TNR工作。
兩人都是愛貓成癡的資深貓奴,各自養了三隻貓。丸正曾經做過「浪貓中途之家」,雖然現在不再收留貓咪,但還是想為牠們做點事情。他深知送養浪貓的困難,因此決定投入TNR的工作,降低浪貓的數量,從源頭解決問題。二〇一七年春天,KAY捉了她TNR生涯的第一隻貓,發現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困難。「我想做一點事回饋社會,而TNR似乎最簡單的一種方式。」KAY笑著說。
KAY加入丸正的TNR行列後,兩人開始架設、經營《TNR菜鳥日誌》網站,內容除了分享TNR的基本知識,也紀錄多次「出任務」進行TNR的故事,希望能吸引更多人投入TNR。在《TNR菜鳥日誌》,KAY和丸正以「菜鳥」自稱,因為他們相信每個人都能從菜鳥出發,邊做邊累積經驗、越做越上手,為浪貓和社會貢獻一份心力。
雖然TNR過程並不困難,事前的準備和後續的追蹤卻一點都不馬虎。在誘捕之前,除了確認貓是否剪耳(代表已結紮),還要觀察貓的生理狀況。例如懷孕或哺乳期的母貓,絕對不能貿然誘捕,否則不只造成母貓的生命危險,小貓也可能因為無人餵哺而餓死。
此外,喪失活力的老貓、有疾病在身的病貓也都需要經過審慎地觀察與評估。「並不是所有的貓都可以TNR。」丸正說,在鎖定TNR的目標之前,至少都要觀察一、二個星期。
TNR的工作並不是「R」回去之後就結束了,回置之後還要定期追蹤、確認貓咪的健康情況,才是完整的流程。然而,單憑志工的力量要顧及後續的追蹤工作著實是件大工程。因此,大部分的TNR志工都會與社區鄰里內關懷流浪動物的在地居民(又稱愛爸、愛媽)合作,定期進行資訊交流。若當地出現新的浪貓,合作的愛爸、愛媽也會暫停餵食,讓TNR誘捕工作能順利進行。
「跟當地居民溝通,是TNR最困難也是最複雜的部份。」KAY表示,在進行TNR任務時,常需要與居民溝通,有些居民只是單純想了解TNR;有些居民則希望他們把貓誘捕、結紮之後,就不要再放回來了。「這並不符合TN『R』的精神。」丸正說,很多人都以為把貓抓走就沒事了,其實原來的貓咪離開了就會有其他地區的浪貓遷移進來,這種做法只解決了一隻貓,並沒有解決流浪貓的問題。
「站在人的立場,流浪貓造成許多環境問題,但是站在貓咪的立場,這裡就是他的家。所以到底該犧牲人的權益還是貓的權益?」丸正說,節育帶來的成效能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減少浪貓被有心人士傷害的可能性。TNR雖然無法根除流浪貓的問題,至少提供了兩造折衷的平衡 — — 降低流浪動物對人類的影響。
經營《TNR菜鳥日誌》的過程中,丸正和KAY獲得不少驚喜。例如,有不少關注《TNR菜鳥日誌》的粉絲分享自己進行TNR的過程。有人自製遙控誘捕機關,有人用釣魚線垂釣控制誘捕籠。這些「鳥粉」千奇百怪的誘捕創意,都讓丸正和KAY嘖嘖稱奇。
丸正與KAY強調架設《TNR菜鳥日誌》是希望能夠讓TNR資訊更透明、有心想學習的人能更容易上手。然而,TNR需要的人力、物力成本較高,而且只能改善環境,無法根除流浪動物問題。
丸正無奈的表示:「最根本的問題還是棄養。」就算再如何努力進行TNR,只要有人棄養,流浪動物就永遠不會消失。只有終止棄養,人類居住環境和浪貓棲地的衝突問題才有可能得到解答。
採訪側記:
跟著KAY和丸正出任務的經驗非常難忘,我們在林森北路巷弄中一處陰暗的垃圾埋伏誘捕一隻未結紮的虎斑貓,過程充滿挑戰而且非常刺激。雖然這次的任務沒有成功誘捕到目標的虎斑貓,卻顛覆了我們對TNR的想像!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菜鳥上路 TNR從你我做起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