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睿妤、毛晴 / 高雄市
「來交換、來交換,拿你的相片來交換⋯⋯」寧靜的鄉間小道,一台彩繪著「影像交換所」的攤車,喇叭揚起句句口號,告訴著溪洲的居民:我們來了,拿出你的老照片來交換吧!這是影像交換所在溪州發起活動,推著攤車,上面載滿油鹽醬醋等日用品,跟當地居民交換家裡裏的老照片,藉由影像回憶起屬於溪州的回憶。
留住當地特色 成立工作室
影像交換所於二〇一九年四月在高雄溪州開張,承租了當地一間老房子,作為一群年輕人社區營造的基地。空間發起人王繼強在溪州已深耕多年,對於溪州人口老化及年輕人外流的情況,感到十分憂心。王繼強認為,影像是最直觀的呈現方式,用於紀錄社區的特色與回憶而言,是最好的媒介,因此他發想出一個實驗性空間,以「影像」作為主軸,進行一連串的社區改變計畫。
王繼強自高中起,便在溪州擔任夏令營的志工,帶領當地國中小生在溪州進行社區教育。由大孩子帶著小孩子去認識溪州,在蕉田抓田鼠、在溪中戲水、在老街庄漫步,讓孩子留下對於家鄉的深刻印象。影像交換所的成員是 參與過溪州社區教育的孩子,長大後,因為童年在溪州經歷的美好時光,願意回來為社區盡一份心力。
交換老照片 消弭世代隔閡
交換是社區,尤其是農村,彼此之間相互關懷關係。例如「伴工」,舊時大收成的時候,需要請厝邊幫忙採收,尤其是香蕉產業,特別需要人力 ,不會以現金作為報酬,但作為交換,下回輪到對方來幫忙收成;王繼強等人將這樣等值的「交換」概念運用在影像交換所,用舊街庄老屋、蕉農在農田工作、日常生活等影像,去「交換」老一輩珍貴的溪州回憶。
一開始,怎麼去跟那些人交換老照片,是個大難題。王繼強表示,若沒有一定的信任,老人家不可能拿自己的舊照片出來給陌生人。交換所的成員,將一輛二手攤車漆上影像交換所的標誌,並置上油鹽醬醋米等日常用品,號召社區裡的小朋友們,推著車到庄里,吆喝著口號:「交換來,來交換,拿你的照片來交換⋯⋯」老人家們看到,都願意拿照片出來交換日用品,或是圍在攤車旁,一起聊天,說起溪州的大小事,甚至還有人豪邁地拿出整疊相簿,要直接送給影像交換所。
影像交換所換到老照片後,進行掃描與數位歸檔的動作,將照片們製成光碟再歸還。過程中,影像交換所會進行詳細的田野調查,詢問並紀錄關於照片的背後故事,並挑選出照片貼到交換所的牆壁上,每週四到日的下午,邀請溪州人到空間泡茶聊天,分享照片的故事。
溪州位於高雄市旗山區,香蕉產業與旗山齊名。其產量甚至勝於旗山地區,擁有非常獨特的香蕉文化,例如:香蕉湯料理、香蕉甜粿及蕉農講的香蕉「土話」等。
吃著香蕉,孩子們臉上燦爛的笑容,都被當時還不常見的相機紀錄下來,刻印在泛黃的底片上。王繼強還分享了一組特別的照片,李正經老先生當年自製了一只製冰的箱子,成了溪州第一家冰店,在當時的溪州十分出名,那時候「來唷~來買枝仔冰~」的叫喚聲總能傳遍大街小巷,孩子們在玩鬧過後也喜歡買一隻冰來吃。這樣的相片分享後,也讓那個時空的溪州人回想起,自己童年時在蕉田埂上賣力奔跑,與小夥伴一起吃枝仔冰,還有背著木箱子在戲院跟廟口賣冰的商人等等的時代共識。影像交換所目前已彙整蒐集到的老照片,舉辦過「蕉農」、「溪州老照片」等影像展覽。
定期舉辦主題活動 邀請居民參與
除了老照片的交換分享,影像交換所也舉辦許多不同類型的活動,其中,經驗的「交換」令人印象深刻。交換所邀請溪州老職人到空間,與年輕人一起分享自己的職業經歷與回憶。化妝師阿嬤拿出老照片侃侃而談,相片中,是自己當年的婚禮照與禮車。拿著黑白泛黃的照片,阿嬤說,他們那時候把迎賓車換成計程車了,不然更早之前,都是扛轎子去迎娶新娘,讓在場的年輕人驚嘆連連。除了分享自己的化妝職涯,化妝師阿嬤還幫年輕人化妝,讓年輕人親自體驗屬於那個時代的,阿嬤的美麗。而影像交換所也將一系列溪州阿嬤的故事分享,用影像拍攝下來,製成短紀錄片《阿嬤的青春祕技》。
高齡九十四歲的呂姓阿公也被邀請至交換所,分享舊時溪州的老街道、街庄,以及身為蕉農時,赤腳在濕潤的蕉田中踩過的記憶;還有分享溪州庄頭文化,流傳至今的溪州信仰董公祖等。活動過程中還意外發現,呂阿公還會唱以前溪州南北管奏樂,那首歌大家都沒有聽過,但卻透過地方耆老的口中,讓大家聽見了舊時光的聲音。這樣的活動,參與費用隨喜,或得帶著自己家裡的東西來「交換」,這樣的東西,可能是家傳的寶貝舊照片。除了讓與會的年輕人們,能更加接近屬於老一輩的歷史外,互相分享、並交流舊時影像,能讓同一張照片,因為不同的人觀看而產生不同的回憶,成為溪州的地方價值與共識。
交換所的工作人員都不是專業媒體人,用的設備也非專業等級,但他們的影像有著屬於溪州的溫度。拍攝的幾部溪州在地紀錄片,在社群平台上帶來許多反響,讓許多在外地許久未回鄉的人,興起想要回家看看的念頭。
實驗性空間 未來發展彈性大
王繼強說,影像交換所是個實驗性空間,正因如此,它的未來是充滿可塑性的。他們試著做好每個活動,不論是邀請耆老口述歷史,或是為小朋友舉辦影像創作營隊等,經過檢討改善後,再辦下一個,沒有拘束跟限制,活動盡可能的多元化。
這樣的行動過程中,王繼強坦承,目前為止,為溪州帶來不大的改變,居民的公共意識、根深蒂固的世代落差和外流的年輕人才,都不是短期可以明顯產生變化的。但他也堅信,一點一滴的累積,每一個微不足道的改變,都可能帶來契機,讓溪州綻放出風華。
採訪側記
整個採訪過程中,受訪者王繼強開朗的笑容,與當地老人家熟稔的互動方式讓我印象深刻,那是深耕在地多年才能達到的高度。影像交換所的牆面都貼滿了溪州人的照片,他對每張照片都如數家珍。我認為,一個地區能擁有這樣一群願意為在地付出心力的年輕人,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採訪過程中收穫到了很多,也讓我思考起,如果是我,要怎麼樣為自己的家鄉帶來改變呢?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紮根溪州 用影像「交換」地方價值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