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聚窩,讓玩具不只一個主人

玩聚窩,讓玩具不只一個主人 | 華視新聞

陳姿妤、魏筱芸

一處座落於新北市板橋區的玩聚窩,主打自然環保、全齡共玩,並且以多元特色玩具及共玩活動配合不同宣傳議題,鼓勵親子同遊,是一家人增進感情的好去處。

玩聚窩 從玩樂中學習

二〇一五年台灣彩劵於新北市淡水區開出頭彩、由一人獨得,中獎人指定捐贈善款給新北市政府做公益,其中部分經費由新北市社會局指導、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承辦,共同打造「新北市玩具銀行」。

玩具銀行以許多不同形式提供服務,先是回收民眾所捐贈的舊玩具送到負責分配、整理以及保存的物流中心進行清洗、消毒,接著還有便利性高的行動玩具車會載著玩具到偏鄉分享給民眾,除此之外還打造出玩聚窩旗艦店供民眾免費玩樂,玩聚窩於一〇五年開始進行籌備,主打以「玩 — 與物互動」、「聚 — 與人互動」、「窩 — 與境互動」為核心價值,收錄了許多不同類型的玩具,免費提供大朋友、小朋友一起共樂。

在玩聚窩除了可以盡情玩樂以外,還可以接觸、學習到許多社會議題,例如:移動夢想家主題展,跟大家分享「移工、都市原住民、新住民、街友」的追夢故事!了解他們來自哪裡、在台灣生活的狀況、有哪些文化,讓大人不只是陪玩,更是陪伴孩子成長,從玩樂中學習。

玩具銀行透過群眾募集物資的力量幫助更多需要玩具資源的人。 製圖/陳姿妤

移動夢想家 展出不一樣的生活

在移動夢想家的主題展中有非常多不同的議題包括了移工、都市原住民、新住民以及街友,館內除了可以看到移工學中文的文件以外,還有一些道具食材讓小朋友了解如何製作越式春捲,以及透過圖片跟文字敘述的魔鬼氈道具來進行配對遊戲-家鄉連連看,讓小朋友知道移工們、新住民們從哪裡來,為什麼選擇來台灣。

館內還有為了讓小朋友體驗街友身份特別設置兩個小遊戲,一個遊戲是讓小朋友舉牌子站在指定區域分別依照不同的達標時間給予獎勵,模擬街友在路邊打零工舉牌的辛苦,教育小朋友每一塊錢都是得來不易的;另外一個則是利用廢紙箱打造出街友可以遮風避雨的家,讓小朋友可以體驗以紙箱當家的感覺。

「我覺得提早讓小朋友接觸到這些是好的,了解、並且學會尊重他人,不是從課本學,而是能有一個地方可以一邊玩樂、一邊學習,而且又不用錢,很值得來。」一位帶著五歲小男孩的媽媽說。他說小朋友如果可以從小就學會怎麼去關心、體諒身邊的人,這比長大後多有成就都來得更好。

移動夢想家主題展中展出越南人學中文的文件。 攝影/陳姿妤

親子率互動高 收穫滿滿溫情

在玩聚窩不乏看到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大人帶小孩來玩,這裡不僅是小朋友的天堂也是大人們互相交流的地方,「印象深刻的是到後來有一位常常帶孫子來玩的常客爺爺甚至還會主動幫我們修復玩具,因為他把這裡當成一個很珍貴的地方,希望前來的小朋友都可以玩到玩具。」新北市玩具銀行行銷總監丁歆怡說。

「玩聚窩的環境很好啊,我們已經帶小朋友來過三次了。在這裡小朋友玩得開心、我們也很放心,而且還是免費的資源,真的很棒!」正在一旁看著兒子玩軌道車的媽媽這麼說。

「在這邊工作最大的樂趣就是看到親子互動時發自內心開懷的笑,看見他們開心滿足的在這邊度過愉快的時光比什麼都讓人振奮,感覺做這些都是值得的。」丁歆怡說。

小兄弟一起和樂的玩玩具 從遊戲中學習分享。 攝影/陳姿妤

行動車前進偏鄉 把愛遠播

玩具銀行一年可以收到十噸來自熱心民眾捐贈家裡用不到的舊玩具,住在市區的家庭都可以自行前往玩聚窩非常方便,對於一些偏遠地區的居民來說,他們能去的親子場所可能只有家裡附近的公園、或是附近的海邊,可以育兒的地方並不多。

為了要更有效地讓資源可以散播到這些地方,玩具銀行的工作夥伴們便開始開著一台裡面載滿了玩具、帳篷、地墊還有老師們的九人巴行動玩具車,一起巡迴新北市有需要玩具資源的地方。

「這些在都市裡可能被玩膩了、不起眼的玩具,到了這些資源相對稀少的地方,反而彌足珍貴。」丁歆怡說

有時候行動玩具車甚至還會前進里民活動中心,陪伴所有願意一起同樂的爺爺奶奶玩遊戲、玩桌遊,讓他們動動腦減緩退化速度,製造他們外出走動的機會,而不只是整天待在家裡。

另外,行動玩具車還有一個溫馨的小故事,「行動玩具車出動到女子監獄,裡面的服刑媽媽在出獄之後還專程帶他的孩子到玩聚窩來玩,因為他很感謝可以碰見行動玩具車的活動讓他們在監獄裡有過一小段快樂的時光。」新北市玩具銀行行銷總監丁歆怡說。

老師正在帶著家長以及小朋友一起同樂。 圖片提供/玩聚窩

採訪側記

家裡不要的玩具除了丟掉以外,還能透過捐贈賦予它不同的生命,讓它陪伴更多孩子長大,玩具銀行讓人學會惜物、愛物,珍惜資源,並且在有能力的時候把這些資源跟需要的人分享,可以讓愛變得更大。

延伸閱讀

東南亞移動圖書館 以「閱讀」改善移工處境

IPOWER培力學社 培養在地兒少競爭力

就諦學堂 向東南亞新住民學語言


玩聚窩,讓玩具不只一個主人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