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峰教養家園 為心智障礙者增能

霧峰教養家園 為心智障礙者增能 | 華視新聞

尖叫聲、歡呼聲此起彼落,是心智障礙者們在農莊及花園的日常。對於心智障礙者們來說,這裡是他們每天生活的地方為了讓他們的情緒能夠穩定以及適應環境,農莊和花園裡設立的療癒設施,像是戶外樂器、觸覺牆、流線型洗手台等,能使照護對象能夠藉由感官的刺激,達到舒緩情緒的目的。

霧峰教養家園 心智障礙者的第二個家

教導服務對象敲打鐵琴。 照片提供/蔡春足

這裡是霧峰教養家園,提供重度以及極重度的心智障礙者復健、教育、治療、照顧、全日宿等服務。目前有一百二十位照護對象,包含腦性麻痺、唐氏症、智能多重障礙、自閉症等,他們普遍缺乏口語能力和認知能力,在學習新事物、生活自理上,無法獨自完成,照護對象大多由社會局安置於此,大部分是因為父母年紀過高、健康問題等其他因素無法撫養。

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的成立,與莊宏達醫師和郭瑞霖醫師息息相關。學業成績優異的莊宏達有著叛逆的性格,不顧父親希望自己兒子從醫的願望,選擇就讀清大核能工程系。然而,從小對服務他人充滿興趣的他,在大學時期重新思考付出的涵義,發現自己對服務的熱誠,毅然重考,考上高雄醫學系,之後在台中擔任小兒科醫師。在台中服務期間,莊宏達發現患者大多是身心和智能障礙者,因此成立了復健部門,替患者們復健。

郭瑞霖是一位在台中的澳洲籍醫師,照顧肢障、腦麻孩子三十餘年,由於年紀已無法負荷,他透過社會局的轉介與莊宏達見面。為了給台中身心障礙的患者更全面的照顧,郭瑞霖將照顧的任務轉交到了莊宏達手上,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因此成立,取名為瑪利亞,是因為需要像母親一樣照顧孩子,而瑪利亞就是母親的典範。

提供多重感官體驗 讓心智障礙者無負擔的學習

教保員教導服務對象農務 照片提供/蔡春足

霧峰教養家園包含庇護農莊和益康花園,前者主要以技能養成為主,感官刺激為輔,後者則是情緒控管。庇護農莊的身心及智能障礙者,病況較為輕微,能夠藉由教保員的指導自行動手完成農務;益康花園的身心及智能障礙者,情緒上較為激動,也不能長時間的完成一件事,相較於農莊,這裡大部分都是感官設施,避免照護對象失控。

為了解決心智障礙者無法外出工作的困境,以及提供更多元的服務,園長蔡春足向外界募資,買下附近的空地,打造一座獨特的小型農場,取名為庇護農莊,農莊裡頭的服務對象大多都 是中度或重度自閉症患者,空間設置皆是無障礙設計,路線規劃則以狹長形為主,避免輪椅使用者、自閉症等服務對象在活動及工作中造成不便。再往前走,是矗立在戶外的一間小型植栽教室,照護對象會在裡頭與社工一起組合造型盆栽,成品會作為商品進行販售。

每天上午九點至中午十二點左右,是例行性的農務時間,工作內容有拔除雜草、鏟土、澆水、種植作物,諸如地瓜葉、空心菜、香草、季節性蔬菜、甜菊等。蔡春足表示說,工作完畢或是閒暇時,他們可以敲擊感官設施,像是石頭琴、木琴、觀察水流的流動和周邊環境等來刺激感官,達到陶冶身心的效果。

相較於農場,益康花園內的服務對象情況更為嚴重,基本上都是重度、極重度患者,他們以感官治療為主,工作為輔。之所以以治療為主,是因為他們不僅無法長久的走動,轉換到不同空間也會有適應困難、情緒控管力薄弱的問題。所以庭園和觸覺牆、小魚池、搖椅、鐵、木琴等感官設施,會針對他們的需求,進行人性化的設置,來預防及因應照護對象情緒失控的情況。

以觸覺牆為例,觸覺牆是整個花園佔地最廣的一個設施,利用馬賽克拼貼而成,教保員會拉著照護對象的手觸碰,告訴服務對象摸到了什麼材質的拼貼牆,觀察他們的情緒狀況。當照護對象情緒不穩定時,這樣的觸覺刺激,就能達到情緒控管的作用。不只設施,就連作物也能作為治癒的角色,機構種植的作物大多都是可食用的,像是香草,用手指搓葉子,味道就會殘留在手上,教保員讓他們聞聞味道,除了能夠記住環境的特徵,對於空間置換的恐懼也能慢慢獲得適應。

從排斥到接受 心智障礙者的改變

小真在花園吹泡泡玩樂。 照片提供/蔡春足

小真(化名)是一位極重度自閉症的患者,平時最喜歡到花園散步和吹泡泡。由於小真在轉換到另一個空間上有適應困難的情況,教保員時常陪著她到益康花園追蹤泡泡的蹤跡。此外,也會在角落播放她最喜歡的音樂,試圖讓她熟悉環境。小真雖然無法透過言詞來表示情緒,但她會透過肢體動作,像是握拳做出加油的動作來表示快樂。這樣的感官刺激,對於舒緩小真的情緒,是一帖良藥。

不只自閉症對象,在這裡不同情況的服務對象都能受用。生活支持組組長陳祐榕表示,服務對象小豪(化名)是一位唐氏症寶寶,走路步態不穩定,會一直想牽著教保員、社工,深怕跌倒。由於前往花園需要跨過門檻才能進入,剛開始沒辦法跨越門檻,但他特別喜歡花園的木琴,陳祐榕說:「看到木琴心情就很放鬆,久了就敢跨越門檻了。」

蔡春足說:「霧峰位於郊區,再加上研究顯示,大自然對人的身心靈都有很大的益處,在國外稱作自然助益假說。」不僅如此,機構也與文化大學園藝系研究中心合作,培養機構老師獲得園藝活動的種子教師的認證,除了能夠擁有基本的園藝知識與技術,也能藉助地利之便,用專業帶給服務對象正面的影響與成長。

自然助益假說的定義及功效 圖片製作/萬蓉

基金會的下一步 照護機構與社會的連結

教保員教服務對象自製造型盆栽。 攝影/萬蓉

在情緒表達上,照護對象會用行動表達情緒,例如自傷、哭泣、失控、守在門口等待。當家人來機構探望時,他們會守在門口等待,家人離開時,他們會在門口看著他們離開。在生理上,機構能照顧的無微不至,但在心理層面,他們還是希望家人可以在身邊陪伴。

蔡春足說:「再好的服務,都比不上自己的家人。服務對象的情緒以及許多問題,大部分都來自無法返家以及孤獨感所造成的。」 很多家屬都面臨雙老、癌症及交通不便等問題,不僅無法探望,照護對象們甚至一輩子都沒辦法回家與家人屬團聚。

對機構來說,照顧他們的負荷量也是不容小覷。蔡春足說:「很多人對他們的需求和情緒反應大多不了解,也期望大眾能夠擔任志工來了解他們,協助基金會的永續經營。」

採訪側記

對於心智障礙者的歧視與偏見,在至社今會仍舊存在。實際走訪之後,才發現照顧不僅需要配合他們的情緒,也必須適時的深入對方的內心,傾聽想法。若沒有足夠的助人精神,面對需要花費精力、心力的照護工作,不但無法給予他們完善的服務,也讓自己無法得知身為弱勢下的痛楚,進而無法將心比心,把愛化為行動,這一次的採訪,也讓我們知道社會當中仍舊充滿許多熱心助人的人們。

延伸閱讀:

萬華在地關懷 搭建兒老世代橋樑

冤獄平反協會 拯救司法漏洞下的受害者

從園藝培養工作態度 庇護農場的職場哲學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霧峰教養家園 為心智障礙者增能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