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假柯P放錯了嗎?

颱風假柯P放錯了嗎? | 華視新聞

吳德榮  / 台北市

「昌鴻」來襲,北北基放假,宜蘭不放。為何如此?民眾有很多困惑,地方首長也很困擾。趁此機會來跟大家討論「不確定性預報與風險決策」的觀念。因為颱風預報在科學上,由於氣象觀測資料不足,無法完整代表大氣的現況,當你將這些資料輸入超級電腦,希望能運算出準確的預報,已經不可能。再加上超級電腦使用的「大氣模式」也有物理、數學上的極限。所以運算的結果,誤差會不斷的擴大,基本上颱風預報在科學上就存在「不確定性」。既然如此,依據這樣的資料又如何下決策?有一個簡單卻又不太容易理解的概念,在財務投資常用到的,就是花費/損失比(cost/loss ratio)。當為了防範災害的發生而採取的花費(例如放颱風假),與不採取措施以致發生損失(人命傷、亡等),兩者的比值與颱風災害發生機率來比較,當災害發生機率高於 cost/loss ratio 時,決策就是採取行動(放假),反之則不放假。這種決策過程就是「風險管理」,長期評估是會讓損失最少,可以作為「防災決策」的SOP。

如果把預報看成確定性的,其實決策者就變成氣象局,首長的決策權被剝奪了,不是很諷刺嗎?其實這次氣象局這次提供給台北市、宜蘭縣的預報資料表面上是相同的,但其中存有不確定性,台北市與宜蘭縣的地理環境及其他綜合條件並不相同,柯P與林縣長有不同的決策,也是合理的。舉例來說:二戰時,艾森豪聯軍統帥綜合各方參謀的資訊決定開戰,如果換個統帥可能未必開戰。柯巿長千萬不要因風力未達標準(氣象觀測密度不夠,一定有地方達標)而心毛毛的,這是在替市民作「風險管理」。萬一下次決定不放假而風力超過(預報不確定)民眾因此遭受傷害,那就不只是心毛毛的。

總之,決策者瞭解「預報不確定性」與「風險管理」是全民之福,民眾媒體也能瞭解,那就更是決策者的最大支持,千萬不可要求每次決策都盡如人意。過去也有首長缺乏「風險管理」的觀念,忽視「預報的不確定性」,期待每次決策都是精準的,而享「神」的光環,而事實上都是在讓民眾承擔「預報不確定」的風險,所以後來也遭遇到降雨超過預期,民眾的不滿、責難也會如排山倒海而來,「決策過程」確實需要修正。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