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林敬殷台北12日電)由民間團體組成的「社會救助法修法聯盟」日前提出民間版社會救助法修法版本,今天與跨黨派立委舉行記者會,要求衛福部儘速提出對案及修法時間表,不要讓220萬貧窮人民苦苦等候。
社救盟提出4大修法主張:一、修正不合時宜法規,包括補助申請必須綁定戶籍地、濫設虛擬所得、家庭成員列計等;二、定義居住弱勢,支持階段性脫貧;三、比照英美日韓等國,新增無家者專章;四、正視貧窮者的生活權利,消除對貧窮者的歧視。
台灣社會福利總盟、人生百味文化建構協會、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台灣社區實踐協會、興隆會所等民間團體組成的社救盟,上午與民進黨立委范雲、吳玉琴、洪申翰,以及國民黨立委林為洲、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民眾黨立委陳琬惠舉行「力挺民間版社會救助法修正草案」記者會。
吳玉琴說,社救法到了要全面修正的時刻,13年來社會變化很大,很多議題沒有被反應,像是戶籍制度,申請戶需要實際居住在戶籍所在地,與現今的社會脫節,讓無家者無法獲得補助,家戶認定也一樣,撫養訴訟居高不下,逼使訴訟者求敗讓政府來負擔。
身為立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召委的吳玉琴也承諾,儘速舉行公聽會,讓民間團體與衛福部對話。
范雲指出,台灣法定貧窮人口只有日韓的1/10,但實際上台灣的貧窮線跟日韓是一樣,等於有9成貧窮人口被排除在外,洪申翰表示,綁在家庭、家戶的審核標準,跟附加條款,造成貧窮線下的黑數,現在應該要大幅改變,斷崖式補助出現很多社會風險,呼籲衛福部正視社會底層的聲音,讓該被幫助的人能得到幫助。
興隆會所社工張美琦說,現行法規的斷崖式脫貧政策,使低收入者不知道在沒有低收身分後,如何維持生活,希望這次修法增加階段性脫貧,綜合評估個案居住權、醫療權,依增加收入逐步遞減補助金額。
人生百味文化建構協會共同創辦人巫彥德指出,期盼這次修法讓更多人進來的同時,也規劃讓更多人出去的辦法,讓一個人跌倒後站好,學習站起來走,而不是立刻拿掉輔具。
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專員王今暐說,無家者每月工作收入平均只有新台幣6500到8500元,付完生活支出就沒錢租房子,日韓等國都有無家者章法,政府也應制定無家者專章,不能再拖延。(編輯:郭無患)1120412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